衡量一个人成熟的标准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2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四个重要标准! 成熟似乎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它代表了青春的流失和梦想的褪色。可是,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况且,一种持久的平和的幸福人生离不开成熟。 1、'轻视异性' 能够“轻视”异性,不把异性当回事,这是成熟的标志,所以把它放在第一条,因为它是人生迈向成熟的第一步能够不把异性当回事,这对于人们、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是困难的,唯其难,所以它才成为一种成熟的象征。这里说“轻视异性”,不是指性别歧视,它既指男人不要把女人当回事,也指女人不要把男人当回事。肤浅的人可能会有肤浅的疑问:不把异性当回事,这,这能行吗,这不是太无情了吗?其实,这里说“轻视异性”,主要是指能够用一种平和、健康、冷静的心态理解和交往异性。轻视,不是拒绝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情,而是拒绝见到异性就心惊肉跳骨头软的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少男少女天真单纯,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心、神秘感,而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有一天你会明白男人不过如此,女人也不过如此。我们可以对异性怀有好感,而不必好奇神秘。这神秘感好奇感将导致人们情绪的起起伏伏,为之欢欣鼓舞,为之痛不欲生,为之幸福,为之痛苦。也许恋爱中的人们不能保持应有的清醒,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也能常常见到人们在异性面前的种种失态。不把异性当回事,不是让你对生活失去热情,而是少一些失望,少一些伤害,以及能够表现得自然和从容。 2、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不断地否定自己,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也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否定自己是深刻的思想活动,是出于对真理和对自我的认知,而不是妄自菲薄和自轻自贱。否定自己是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触景生情”。只要你时时地反省和面对自己,你就会时时地否定自己。 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否定自己同样困难,人最容易自以为是和固执已见。 在真理面前,没有谁有资格自负。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最需要改变的可能就是我们最坚持的东西。可是,人们往往认为自己总是对的,把傲慢当作成熟,把固执当作个性,最后只能是“追悔莫及”。其实人们的认识本就浅薄,再加上一切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你们如何能够不改变?事物在变化,时局在变化,真理也在变化,这就要你们不断在改变自己原来的认识,否定自己曾坚持的东西。 3、学会宽容 宽容不仅象征成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幼稚的心从来不会宽容,他们偏激、暴怒、盲目行动、“疾恶如仇”,而且自己却屡犯不可“宽容”的错误,他们追求完美,却并不明白自身所存在的缺憾。另外,暴君和强权也从不宽容,他们心胸狭隘、噬血如命、杀人无数,最后,愚蠢只能导致他们的覆灭。 盲目追求抽象的正义,使“敌人”的观念在人们心里得到强化。实际上,没有谁是天生的敌人。记得哪位作家说过,一片落叶不经过全树的允许,是掉落不下来的。同样,一个人所以沦为了罪犯,并不仅仅是个人之过,整个社会都是有责任的。况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所以敌人、罪犯都不过是权势强加的人为的定性,而并不是根据正义的标准。 宽容不是容忍,因为容忍仍是一种消极的反抗,这种并不明智的情绪其实是暗暗跟自己过不去。生活的阅历、生命的体悟,构成了宽容的前提与基础。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这体现了对人性缺陷的包容和理解,因此,宽容不但是一种成熟,也是智慧。其实,这“不宽容”也是值得宽容的,因为他们的幼稚。伏尔泰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缺点和错误,让我们互相原谅彼此的愚蠢,这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4、重视简单 从思考能力的角度讲,成熟的标志就是对“简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不再把简单看作简单,或者说,不再轻视简单。真理就是简单的,而这简单的真理就是在平常的朴素的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从简单处寻找和发现真理,你就得到了最深刻的真理。 无知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什么都不瞧在眼里。无知的人以及少年最常说的话就是:我懂、我知道、这太简单了,如此等等。在一个有思想和有探求精神的人那里,没有什么是简单的,尽管他们能够举重若轻。一个苹果的落地,科学家能够思考到天体运行的规律,一粒简单的沙子,哲学家可以通过它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理论学术的建立,是在简单、原始概念之上的;思想的产生和深入,也是来源于人们对朴素世界、简单问题的深入思考。恩格斯有一个观点我觉得很好,他说哲学的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愚昧无知的观念”。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哲学(深刻的思维)就是来自对于简单事物和朴素世界的思考。如果真正懂得了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复杂。 因此,你若想寻找真理,就不要轻视那些你所轻视的简单的事物,就要善于从寻常的生活、习见的事件中领会和获得并不寻常的道理。
第2个回答  2020-10-19
衡量一个人成熟的标准,往往是看这几点

1

曾几何时,我们面对父母和老师的恨铁不成钢,无可奈何。到了长大后才发现,人的成熟与否,其实只在一瞬间。当我们认识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以后,便会明白生之不易。此时的我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自己更加优秀。

而根据生活实际观察,衡量一个人成熟的标准,通常是看这三点。

一、期望值变少了。

年轻时的自己,总是对未来抱有无限期望。可随着年龄渐长,才发现很多东西并不会如期而至。与其等待它们的到来,不如选择就此放手。人活一生应该轻松惬意,而不是满载梦想,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

放手绝非消极行为,而是让人生有个崭新开始。失与得有时候是同一件事,全看我们自己如何把握。要知道,人生除了努力之外,你的选择也起着关键作用。

万物生长,皆有其内部规律。不管是对人、对事还是对己,万不可操之过急,而是应该尊重其周期。当你心思完全静下来后,你的期望值就会少很多。在你内心更加客观公正的同时,其实万物并没有变,变化的只是你的心境。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越成熟,他的期望值也就越低。人生其实很简单,当你看淡一切时,美景也就会尽收眼底。

二、脾气变小了。

二十岁的自己,年轻气盛,目空一切,以为当下所知就是世界。一旦遇到不合自己意的人或事,便暴跳如雷,大动肝火。虽然会给自己惹来了不少祸事,但那时的我们,似乎从未想到悔改。

成熟后的自己终于明白,人的每个行为,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的对与错,不仅仅是我们选择的路,更是人生的每个岔路口。我们哭过笑过,痛过也累过,经过了一步步的选择,我们才有了现在的生活。

对于成熟后的自己,相信已不再有什么脾气了。被挫折和失败磨平了棱角,被成功和胜利带向了新境界,人生其实有太多事情在等着我们,自然而然,我们的内心也趋向了成熟与强大。

三、心态变好了。

人这一生所经历的,更像是上天提前布设好的。亲朋好友,成功失败,似乎每一件事都在让我们做决断,以此来让我们找到自己。一个成熟的人会明白,心境决定一切,世间所有皆为虚妄。心态变好了,世界也就完美地呈现在你眼前。

这辈子,根本没有所谓过不去的事。那些渴望又没有得到的,想想还是算了;别人的不理解不支持,无所谓,起码自己在坚持。能有包容之心,方成有识之士。用全局的思想去权衡一切,方能笑看天下苍生。

人的一生就像一棵苹果树,从种子到开花,再到硕果累累的收获。这期间,我们的期望值、脾气和心态在逐渐变好,我们的人生也从单薄走向丰盈。可能前行的路上会有各种风吹雨打,但只要我们坚持自我,为了变好不遗余力,就一定能最终走向成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0-18
成熟不完全取决于年龄。龄主要是生理成熟标志,不是心理成熟的标志。 成熟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是察颜观色、八面玲珑,不是见风使舵,老奸巨猾。
成熟是面对诬陷不会丧失自信,面对恭维也不会飘然自傲。对诬陷和恭维,都可以像对灰尘一样的轻轻拂去。
成熟是面对无理取闹也能从容,沉着,面对突发事件也能镇静,稳重,每临大事有静气。
成熟是同村夫交谈也保持谦恭之态,陪王侯散步也毫无陷媚之颜。
成熟是住在茅屋草棚也不会觉得没脸见人,住在琼楼玉宇也不会感到身价倍增。
成熟是在背后讲过的话,也能公之于大庭广众。
成熟是他人的爱憎喜怒左右不了自己的正气和情绪,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独立。
成熟、是视生命和权力为责任,而不是视生命和权力为实惠,对亲人,对同事,对工作和对社会更加牵挂,更加负责,更加珍爱。
成熟是爱,宽容.宁静和淡泊越来越多,也是恨、狭隘、浮躁和张杨越来越少。
成熟是即使灾难降临也勇于咀嚼苦果,即使成了命运的宠儿也不会忘乎所以。
成熟是荣辱不惊.去留无意,惨遭失败也敢于从头再来,功成名就也能从零做起。
……
成熟不是没有失误,不是完美无缺,而是不刺眼的光辉,是恰到好处的把握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坚持不懈地提高修养,坚持不懈地向着成功的人生挺进。 有一句话说的好啊。! “成熟不是人心变老,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成熟是一个人心里的修养 , 当然了 , 也不是可以装出来的,成熟的人和装出来的成熟在做事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差距, 成熟的标准就是在所有的事情和挫折面前都会和没事一样的去处理它,让别人看到你仿佛是没有多大的压力。
第4个回答  2020-10-19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够不够成熟”、“火候深不深”,但到底怎样才算是“够成熟”、“有火候”呢?这是一个相当难以评量的问题,因为成熟、火候只能以意会,而没有数字化的指针可以衡量,不像身高、体重一量便知。但是,一个人从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好不好、处事态度健不健康,到能否正确地决断事物等等,都与其成熟度有关。因此,如何衡量一个人(包括自己)的成熟度,是一件重要的事。对此,我认为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评量。

一、单面向V.S.多面向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周遭事物的考虑,最先大多只能专注于一件事物,然后逐渐进展到能够同时兼顾多种事物。大部分人都曾看过这样的现象,一个小孩子在餐桌上伸手要夹较远处的菜时,经常会不经意地碰翻了靠近自己身前的杯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小孩子想要伸手穿过杯子去夹菜时,脑海中便只专注于要去夹的这盘菜,而无视于杯子的存在,因此很容易就把杯子碰翻了。随着年龄渐长,小孩逐渐学会同时注意到二件、三件不同的事物之后,这种现象发生的机会也跟着降低。

在工作能力的培养上,也常见类似的情况。有些人总是习惯于单点思考,在考虑一件事物时,往往只能注意到其中的一个单点,而无法同时顾及周遭相关的事物,使得思考、决断的质量相当低落,挂一漏万。而一个成熟、有火候的人,则会把各种相关的事物一起纳进来做整体的考虑,例如,思考这件事情如果这样做,其它相关的事物会产生什么连带的变化;或是如果在另一个部分做出哪些配合,可以是整体效果更好等等,如此同时考虑多重不同面向,所做出来判断决策的质量也会较佳。如果一个人能同时兼顾到更多相关的面向,则我们可以说这个人越成熟、火候越深。

二、有形V.S.无形

人在判断外界事物的价值时,只有先意识到事物的存在,才有可能进一步体认到它的价值。有些事物是有形的,只要看到、听到,就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无形的事物却看不到、听不到,只能靠着“想象”来感知它的存在。一个人如果只能用眼睛、耳朵来意识事物的存在,而无法用想象、体会的方式来感知事物,便无法体认到无形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然而,无形事物所能产生的价值,却永远大于有形的事物,因此,一个人从只能看到有形价值,进一步到能够体认无形价值的存在,便反映出这个人的成熟度与火候。

举个例子来说,一般人就业时,所获得的薪资是有形的,工作的学习成长环境却是无形的,而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带给个人能力更大的成长,与更好的发挥,个人得到的成就也因此更高,所以其价值远高于有形的薪资。但许多人在选择工作时,却看不到这些无形的价值,于是往往只单凭眼前薪资的些微差距就做出决定;越是成熟的人,则越能够认知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而会选择好的环境以谋求更大的无形价值。

三、短期V.S.长期

耕耘与收获之间,通常会牵涉到时间长短的问题。有些事物在投入之后,很快就能得到回收,不过,其效益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暂,效益反映结束之后,必须再次投入,才能再产生效益。另外也有一些事物是需要长期的耕耘,而且在短期内不见得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其效益却是源远流长地延续发酵,且时间越久,产生效益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得到的整体成效也会因此百倍于短期效益。

但投入之后可以马上回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件相当诱人的事情,许多人都会被此吸引,因此在思考与决策上便容易倾向于注重眼前立即的效益,却未能重视、或没有耐性从事长期的耕耘,形成所谓的“短视”。而一个成熟的人,则能够忍受短期效益不明显的现象,而选择长期耕耘,追求长远的效益,我们说一个人“有远见”,意思便在于此。因此,我们从一个人对于事物的判断与决策上,是偏向于只求短期效益,或是懂得追求长期效益,便可以衡量出这个人的成熟度如何。

四、相对V.S.绝对

世界上所有事物几乎可以说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比方说,好与坏便是相对比较之下所得到的结果,当我们说一件事物是“好的”,指的是“与另一事物比较之后,相对的好”,而非“绝对的好”。换句话说,好与坏之间,并非100分与0分的截然二分。“好”有可能70分的好,也可能是90分的好;“坏”则可能是59分的坏,或20分的坏。

但一个不成熟的人,会习惯于用绝对性的角度来判断事物,只有“好”与“坏”的绝对二分法。在这种情形下,由于缺乏相对比较的判别标准,因此无法分辨出真正的好与坏,也不知道好有多好?坏有多坏?而一个成熟的人,对于事物则懂得用相对的逻辑来看待,而拥有较精准的判断力。

综合上述四个指针,当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成熟度时,可以从他的行事作风来观察其思考、决断一件事物时,是否能经常兼顾到多个面向、是否能看到无形的价值、是否注重长远的效益,以及对事物的判断是否能用相对的逻辑,藉此来衡量。因此,一个人的成熟度够不够、火候深不深,就看他对于上述事物养成多深的认知,以及多牢固的习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