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甜的口感为什么那么甜,能否做出不太甜的呢?

如题所述

曾经贵过黄金的 Sugar
这种观点多少有一定的道理,直到10世纪,欧洲都是没有糖的,随着阿拉伯人将炼糖术传授给威尼斯商人,欧洲人才逐渐开始接触到这种令人愉悦的调味料。
中世纪时,糖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香料和药物,一度价格贵过黄金,“土豪”们纷纷通过往食物中任性地加糖来“炫富”。
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带动下,涌现出一些过度用糖的现象,或许确实提升了法式甜点的甜度。
为什么欧洲人比中国人更嗜甜?
在炼糖术发明之前,蜂蜜是人类最主要的甜味来源。尽管中国人养殖蜜蜂的历史并不比西方世界晚多少,但蜂蜜在中式食物里的应用却远远不及西方。
在古希腊人的眼中,蜂蜜被视为众神的馈赠,是神圣的食物。
蜂蜜是甜点的常见搭配
于是古希腊、古罗马饮食的一大特点就是加入蜂蜜来调味和保鲜,而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的饮食观又完整传承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可以说,欧洲人对于甜味的崇拜与痴迷,其实早在阿拉伯人带来蔗糖之前就已埋下了种子。
除此之外,尽管糖曾是仅限于上流社会的奢侈品,但这种现象并没有持续太久。
蔗糖之所以会“洛阳纸贵”,主要的原因倒还不在于技术壁垒,而是由于欧洲大陆的气候并不适合广泛种植甘蔗。
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肆引种甘蔗,终于让平民也能品尝到糖的美味。
到了拿破仑时期,为了应对英国的“大陆封锁”政策,法国人成功地从甜菜中提炼出糖,进一步完善了制糖业。
可想而知,当糖已无法成为“炫富”利器,法国人就应该没有必要再去丧心病狂地放糖。但法式甜点的甜度依然相当高,只能解释为真爱了。
不是单纯的甜,而是味道的平衡
尽管法式甜点确实使用了大量的糖,但同样重要的是其它味道的平衡。
例如水果的酸味和焦糖的苦味,都是中和甜度的重要味型,而酸与苦恰巧是中世纪饮食最崇尚的味道。这也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咖啡成为欧洲人的必备单品。
用咖啡的苦涩和酸味,来平衡法式甜品的甜
比如,咖啡与茶亦是平衡甜度的必备饮品,一餐如果在甜点环节便戛然而止,多少令人觉得有些不完满。
如果您对烹饪感兴趣,可以去广州xdf实地了解,他们提供各种烹饪培训,有西点、西餐、粤菜、川湘菜、日料、小吃等专业可以学;零基础入学,还有一站式的创就业帮扶体系,让你免除后顾之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