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认识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差?如何克服?

如题所述

要克服对人的认知偏差,尽量客观、公正、准确地认识一个人是对其采取有效的人际关系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而要实现这种认识,仅有丰富的经验和公正的动机还不够,它还需要认知主体对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认知偏差有足够清醒的认识,然后着力加以克服。
1、认知模式:认知主体的个人特征、及其认知层次与认知取向构成了认识活动发生其中的认知框架,它决定了主体在什么样的知识与道德层次上,从哪个特定的信息通道开始,展开认知与解释。因此,对人的认识应该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宽容。
2、主体状态:认知主体即刻的需要、兴趣与情绪状态会影响他对眼前的认知对象的认知结果,影响其认知的选择性,也影响认知结果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因此,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情商应该是领导者和管理者永远的必修课。
3、首因效应:认知对象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会非常强烈地影响到我们对他整体印象的形成,这是由个体的记忆规律、认知一致化的心理倾向和文化对思维的定势作用造成的。因此,一定要给认知对象留有表现的机会和余地。
4、晕轮效应:正如月晕的存在会扭曲我们对月亮正常的知觉一样,认知对象如果具有某种突出特点,我们对他的认识就会受到这种突出特点的影响,产生“一好百好”或“一坏百坏”的改变。对人的认识要力求全面。
5、刻板印象:个体在进行社会认知的时候喜欢走一种捷径:把当前的认知对象归入一类人,然后用关于这一类人的某些固定的看法去推测眼前的这一个人。因为是“类”,所以可能大而化之,因为是固定的看法,所以可能已经过时。

参考资料:江苏省委党校心理学教授黄菡《人际协调的心理艺术与技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0
看着顺眼的人,就对他偏心点。
去接触 看不顺眼的人,去了解他。
说不定 ,他人品很好。
第2个回答  2012-11-10
有很多种,主要是晕轮和首印。主要还是从自我认识上控制好。
第3个回答  2012-11-11
带有主观意识,多做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