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回应家长的建议

如题所述

作为新手教师,你可能要面对的有很多,新工作、新环境、新同事、园长、幼儿、家长。而如何回答家长们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们总是很迷茫或者无从下口,小编今天带来的这43个问答,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上幼儿园,要哭多久?

看小孩个人,不哭的只是个别,一般哭一个星期左右,最久也就一个月。家长一定要忍心坚持送来园,这样才会使孩子尽快进入园生活。

2、为什么回到家,孩子总是找东西吃,是不是在园没吃饱?

因为小孩进入园后,都是按规定时间进餐,没有额外的零食来吃。刚来园的小孩可能还不适应园的饮食,所以一回家就找吃的很正常,久了就好了。

3、为什么我小孩总是受伤?为什么我小孩总是被打?

因为小孩在园过的是集体生活,彼此间接触,有时候由于一些小事就斗嘴和吵架,很正常,不过以后我们老师会更加注意。

4、为什么老是换老师?

换老师分两种:一是换上新老师,是因为现在就业人员的流动性也大,原来老师由于自身原因或其他原因而辞职;二是换别的班级老师,由于小孩从一个年级上升到另一个年级,或一学期到另一学期,原来老师不能一起跟着上,是因为园考虑老师的教学水平,挑选更适合这个班级的老师任课。

5、我小孩来园那么久了,什么都没学到,连以前的诗歌都不会了?

以前的诗歌不会了,你家长给他复习了吗?连大人学会的东西,如果一段时间不去复习也会忘记,何况小孩子呢?由于我园的主要课程是蒙氏和英语。蒙氏数学注重是操作,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不能马上见成效,而且家长回到家就爱问,而小孩在园是操作的多,自然也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建议家长跟老师的教学配合,了解小孩的学习课程。

6、为什么有时候小孩不想来园?

一般小孩在放假后都有点不想来园,因为放假期间,比较自由和好玩,在家也比较受宠。不过来园几天生活,就不会闹情绪了,因为小孩都来园,又有伴了。

7、为什么小孩不睡觉?

小孩不睡觉分两种:一种是不管在家还是园,不管怎么教育,小孩中午都不爱睡觉的,应该建议去医院看看。另一种是小孩偶尔中午不睡觉,可能是当天出现异况,或是换值班老师了,或是身体不舒服等等

8、为什么小孩在园乖,在家就不听话,很任性?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家长自己当初在学校的时候是不是也一样呢。小孩在园过的是集体生活,班里小孩多,老师也不可能时时关注着他;而在家里,只有他一个小孩,个个就都是围着他转了。所以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就有了不同的结果。

9、小孩不吃饭,老师帮喂吗?

老师帮喂的二种情况:一是幼儿小且刚入园,还不适应园生活;二是小孩有病,身体不舒服。

10、为什么在家会上厕所,在园就赖尿,也不会告诉老师?

可能是小孩还没适应园的生活,不告诉老师可能是有点怕老师的原因。我们以后会多注意,提醒并带他上厕所,相信慢慢就会好了。



11、为什么我小孩不写字?

按照小孩骨骼的发育程度来说,小小班和小班的孩子骨骼发育还没成熟,握笔都难,不要求写字。从中班开始,小孩接触写字,也不要求整天写很多字,怕造成小孩的厌写。大班以后可以适当写多点、难点的字。

12、我看见其他园有体罚小孩的,你们园有吗?

我们园的老师都是经过岗前培训的,绝对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不过做为老师有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有点严肃的,语气也会重点,也请家长彼此理解。

13、园一天吃多少餐,吃什么?

园一天一餐两点,早点8:00吃 ,中餐11:00吃,午点16点吃。至于吃什么,请家长注意看园贴的一周菜谱。

14、为什么小孩在家不生病的,来园就生病?

由于在家大人面对的是你小孩一个人,而在园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小孩,可能照顾还是不够,请家长理解。不过小孩生病也是正常,尤其是还没满三岁的孩子,抵抗力弱,尤其要特别注意。

15、小孩来园这段时间,脾气变得坏多了,动不动就赖哭?

可能是小孩没适应园生活,又不想来园,所以就想在大人面前赖哭以达到不来园的目的,希望家长积极配合坚持送来园,与老师共同教育。

16、我小孩总是一个人玩,是别的小孩不喜欢她还是不跟她玩?

可能是小孩刚融入新的集体,还没适应新的伙伴,或是小孩本身的个性,喜欢自己玩,不过久了应该会改善的。

17、午睡,老师帮小孩盖被子吗?

老师会帮小孩盖被子的,午睡时间有老师值班的,时时观察小孩的动静。

18、小孩在家爱挑食,在园也是这样吗?

小孩进入园后,进餐时间是规定的,也没零食了,而且有其他小朋友和老师的影响,就不挑食了。

19、我的小孩天天早上喊着买包子和豆浆,幼儿园有早餐吗?

幼儿园8:00有早餐的,我们也要求每个小孩按时在园吃早餐的。如果小孩闹着在外面买,请家长不要买,让小孩来园吃就好了。

20、我小孩较顽皮,什么东西都弄,园的不安全物品你们放好了吗?

对于像剪刀和消毒液这些不安全物品,我们都会把它们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



21、园放学时候,小孩不会被人乱接走吧?

我园有严格的接受制度,家长来接小孩,必须签字才可带走;如果有老师不认识的家长来接,必须打电话向小孩家长确认。所以如果家长哪天不能亲自来接,一定要交代一声老师谁来接,支持老师工作。

22、小孩刚来园,不怎么吃饭,家长可以喂完早餐再走吗?

不可以,老师会喂的。家长停留喂,这违反园的规定,也不利于老师的工作进行。

23、我小孩回家总是说不想上幼儿园了,什么原因?

这是小孩闹情绪,毕竟家里和园的环境有差别,一般小孩在家受宠的多,所以闹着想在家。希望家长积极配合,让小孩适应园的集体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对老师的家长意见和建议1
孩子离开生养熟悉的环境,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从过去生活靠父母,学习靠老师的传统教育模式中脱离出去,步入自我调节、约束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新鲜和适应的过程,从收到的学习、思想情况报告单来看,这孩子有良好的本质,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们非常焦虑,由于千山万水相隔,不可能像以前一样随时掌握她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引导,建议学校及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他们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并教给他们过硬的生存本领!
对老师的家长意见和建议2
希望爱子发扬自己的优点,努力学好专业课,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加学校各项公益活动。同时也希望校方多关心学生的生活问题,如改善热水的使用和宿舍生活用品等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全心全意地去学习。
对老师的家长意见和建议3
我们的孩子得以长进,承蒙师传管教有方,用心良苦。但愿吾儿虚心学习,有志气学好本专业课,为未来的前程奠定好知识基础,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作为孩子的家长敬向各位关照学子的师长以及热情帮助孩子的同学,表示深深的感谢,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对老师的家长意见和建议4
通过看孩子的成绩单,可以说不够理想。这对我们做家长的有一定责任,孩儿到学校学习,就是要学好文化知识的,就是要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希望老师和家长共同帮助他、教育他。也希望孩子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克服缺点,学好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一名有用人才。
第2个回答  2021-08-13
我们教师应当如何对待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呢? 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 不难看出家长的意见大致分为: 溺爱迁就型、 保护型、 期望型、 正确要求型。 为什么导致家长提出这些要求或建议呢? 我们知道,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都是全家人爱的中心和焦点, 父母几乎别无选择地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孩子长到 3 岁, 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 大部分家长处于焦虑不安中, 常常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如同在家中一样得到老师的“厚待”。 出于各种目的给老师提出这样和那样一些意见和建议。 作为教师面对家长想我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去认真分析处理。 当家长想教师提出生活上过分迁就、 溺爱的建议时, 作为教师首先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 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孩子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正确施以科学教育方法, 引导 孩子, 让他们在欢快愉悦的心情和环境中接受教育, 增长才干。如: 家长提出:“我孩子不喜欢午睡, 中午就让他一个玩。” 教师首先应对这种孩子进行分析, 向家长了 解幼儿在家起居情况, 然后依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引导, 如幼儿属情绪不稳定型, 教师可在餐后用优美、 悦耳轻快的乐曲稳定幼儿愉快的情绪, 安静地睡午觉。 如发现是幼儿在家里不正常的行为习惯, 可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养成在家按时睡觉起床的习惯, 共同培养幼儿家园一致的良好习惯。 有的家长提出: “我孩子喜欢听好话, 你多说些好话吧。” 作为教师赢一分为二地分析家长这种反映。 在实际工作中,让孩子听得进说他不对的地方。 让孩子意识到, 人家批评自己的缺点乃是真正关心自己, 爱护自己真正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好孩子。 至于孩子喜欢听好话, 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 教师应利用这种心理表现, 从正面鼓励幼儿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自信心。 当家长向教师提出在行为上给予孩子过多干涉保护的建议时, 作为教师应向家长讲述适当的要求幼儿养成生活上的一些技能, 过分的包办代替不是爱, 而是害。 家长这样做, 其实是从小就对孩子生存技能的扼杀, 是幼儿健康成长素质的一种压抑。 积极鼓励家长从小注重自己孩子的能力培养, 在家逐步教幼儿一些生活上的技能。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放手让孩子锻炼独立生活能力。 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 充分让孩子在活动中锻炼, 获得技能提高能力, 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如家长提出: “老师,我孩子不会系鞋带, 请老师帮一下。” 教师听到这一要求, 不要 一味地满足家长这一要求, 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决定。 教师对全体幼儿教授系鞋带时, 对年龄小的, 教师可给予一定帮助, 年龄较大的, 教师可鼓励他克服困难完成, 提高幼儿处理生活事务的勇气和能力。 当家长向教师提出对孩子过期望的要求时, 作为教师首先应理解家长这种急迫的心情, 但在实际中观察孩子的自身条件, 因势利导, 对所谓“超常儿”、“超态儿” 进行适时适量的培养, 让孩子在自由活动的余地里, 发挥他们对任何事情好问本性来教育他们, 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对“超常儿” 应根据他们的个人差异, 观察他, 了 解掌握他的发展程度, 针对性地施以适应他们的需要的“最近发展区” 教育他们, 均衡地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如: 家长提出: “我孩子很聪明, 会认识几百个汉字、 英语单词, 老师你应教一些较有一定深度的知识, 如加减运算等。” 作为教师首先不能盲从, 应向家长表明, 作为学前教育,对孩子智商的测量, 应是技能能力、 思维力、 观察力、 创造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 识字、 计算只是一个方面, 这是重知轻心的一种倾向。 过分的知识灌输会造成拔苗助长, 增加幼儿过重的心理压力, 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 当家长向教师提出一些较科学、 正确的, 符合现代教育观、儿童观的要求时, 教师态度要诚恳, 并及时地提出改进措施秉纳推广。 还要因势利导, 将家长的这些正确的教育方法向其他家长宣传, 扩大影响, 为形成正确的学前教育风气, 起到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 教师到底应怎样对待家长建议呢? 作为叫死要做到听到家长意见后, 不要盲目服从, 要认真分析, 冷静处理家长意见。从家长提建议这一现状, 应高兴看出家长开始重视了 学前启蒙教育, 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但有些家长对教育孩子这一种“专问学问”。 了 解不是很清楚, 我们教师在于家长交流中宣传一些教育学, 心理学专业知识, 推广好的教育方法、 科学的教育原理,教育技能。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真正接受家长的正确的建议, 满足家长合理的意见, 家园同步, 共同为孩子的全面发展, 携手共进!
第3个回答  2020-10-16
说到老师和家长关系其实挺微妙,他们既是同一角色又存在差异,他们既有相同的目的(孩子发展)又意见相左,对于这个现象产生的结果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导致:

第一:所在立场角色不同。虽然有些老师身为父母,但是此刻他们是教育系统的一员,她们既要对孩子们负责,对学校负责,又要对自己教师这个角色负责。常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她们作为这个角色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对父母在给老师提建议时,她们的出发点可能只是为了片面的一件事或者只是为了自己孩子。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考虑差距。父母可能考虑很单一(单一事情,自己孩子,自己时间),但是老师要考虑的则是建议是否适应所有家长或学生,是否学校允许等等。

第二:对于孩子投入情感不同。家长不用说肯定是亲情,而老师与学生是师生情。所以在提建议时,可能家长考虑的是孩子安全,生活,身心等,而老师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业,能力,素质发展等。这就是现在出现两种社会现象的原因:第一种“作业我不懂,你问老师”,“为什么要我陪孩子做作业,你们干嘛呢”孩子教育全权委托老师的;另外一种“你怎么教的学生,还不如我家请的兼职老师”对老师能力怀疑的。

第三:多种角色穿插,导致时间空间不允许。因为老师工作很多,所以有些建议或意见没有时间去处理,没有地方去实现。例如上面提到的作业问题,老师除了教学、备课;还有各种学校活动、会议;自己的家庭......她们既是老师,又是父母,又是职工,有些建议怎么去接受?

第四:父母实质要的不是接受,而是落实!很多父母提的建议都是希望落实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的,所以不能完成的建议,老师接受也没有用。

那如何拉近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更好的服务和教育我们的孩子?

首先,达到目的一致。一切从孩子出发,只要是为了孩子,父母老师之间就应该多沟通,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其次,学会角色转换。在学校解决学生问题,那我们的角色都是老师,就应该按照老师和学校的规则进行问题的处理和改进。同理,在家谈论孩子问题时,则要以家长的角色进行交谈,其实这一点是最难把握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16
1
真诚接受家长的感谢。首先,家长对老师的感谢,都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作为一个老师,就要好好接受家长的感谢。
2

对家长的感谢表示无比的荣幸。家长对老师的感谢,其实也可以说是对老师工作的肯定,所以这是无比荣幸的事情。
3

可以回答表示进一步尽职尽责搞好教学工作。这样的回答,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家长听了也很舒服。
4

表示进一步以学生为本,不断关心和爱护学生。这样回答,能够让家长放心,放心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
5

可以回答希望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这种回答很贴切,能够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职责,能够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和鼓励方面来。
6

可以回答希望家长朋友进一步理解教师的工作。这是一种谦虚的回答,意思就是老师有些做得不足的地方,要请家长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