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描写的段落,300字就行,不要开头和结尾

要是好的话可以提高悬赏急啊
速度

人物的外貌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和衣着服饰描写。

1.《老人与海》 海明威
圣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
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老人的头非常苍老,眼睛闭上了,脸上就一点生气也没有。报纸摊在他膝盖上,在晚风中,靠他一条胳臂压着才没被吹走。他光着脚。

2.《骆驼祥子》 老舍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注:一边儿,即同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

3.《老王》 杨绛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4.《包法利夫人》 居斯塔夫·福楼拜
他的肤色像大理石一样洁白,这使热情的南方民族看来更加光辉灿烂,更加崇高。他矫健的身材穿了一件棕色的紧身短上衣,一把精工雕镂的匕首挂在他左边屁股上。他转动一双多愁善感的眼睛,同时露出了一口白牙齿。

5. 《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那鼻子之大,衬得全身都小了。据说实在是大得出奇,鼻梁是拱起的,鼻上全是疙瘩,颜色青紫,像茄子那样,鼻尖盖过嘴巴两三指宽。这样一个颜色青紫、疙疙瘩瘩的拱梁大鼻,使他那张脸奇丑不堪。

人物描写的段落;

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 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
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手舞足蹈 描写学习的好词佳句.

人物描写的片段

1、大门开了,走进来一位年轻的邮递员。只见他全身衣服湿透了,裤腿卷得高高的,从膝盖到脚全沾满了泥水,好像刚从泥地里爬起来似的。他手里捧着一包用油布包着落邮件,顾不上抹脸上的雨水,对屋里人说:“《儿童时代》来啦!”

2、姐姐身材苗条,长得很健壮,比我整整高了一个头。她的脖子略长些,惹我生气时,我就会喊她“长劲鹿”。她剪着挺有精神的运动头,看起你来,两眼忽闪忽闪的,好像会说话。

3、这个青年看上去不到二十岁,两条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能干的人。在一只挺标致的鼻子下面,却是一张大嘴,生得两片厚厚的嘴唇。人们常说:“厚嘴唇的人笨嘴拙舌。”可是他却能说会道,是个健谈的人。

4、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视,处处离不开眼镜,就像个“睁眼瞎子”一样,只要把他的眼镜摘下来,在我面前他就像绵羊一样服服帖帖。一天下午,哥哥要洗头了。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我得意地想:哼!我先给你跑跑腿,然后再治你。一会儿,哥哥伸长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满头满脸都是。我一看时机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哥哥搓完后去洗头,一捧水,捧了个空。他忙去找,可刚一睁眼,肥皂沫就杀得他直流眼泪。他像盲人摸路一样,东摸摸,西摸摸,好容易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可眼睛还是模糊的,就去找他的眼镜。

5、等她走近,我才有机会仔细地打量了她一番:只见她齐耳的短发,一双眼睛大大的,嘴角还带着笑。上身穿一件红色衣服,别着“苏州十中”的校微。她温和地对我说:“小妹妹,坐我的车吧!”说着,她把自行车推了过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2
(一)
一天下午,我突然感到喉咙里有点痛。到了晚上,感觉痛得更加厉害了。于是,我告诉了妈妈。只见爸爸妈妈条件反射似的蹦了起来,爸爸立马把我“按”在沙发上,妈妈则对我“严刑逼供”。
只听妈妈问道:“怎么样,还痛不痛?”“嗯!”我点点头。
这时爸爸插嘴道:“什么时候疼的”“今天下午。”我一五一十地“供”了出来。
“痛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有些难过,咽一下口水也疼。”我全“招”了。
.终于,“双边会谈”结束。随即。爸爸把我扛了起来,让我坐在妈妈的自行车上,我刚坐稳,自行车就“刷”的一下冲向医院。
经过医院的诊断,原来只是轻微的扁桃体发炎,无大碍,服点药就好了。但妈妈却不罢休,对医生死缠烂打,问医生是否会发烧,是否会再反复,幸好那医生耳茧厚,才耐心地回答了妈妈。
于是,妈妈载着我回到了家,那一天,我明显地发现,妈妈和爸爸浑身是汗......
虽然只是虚惊一场,但父母所做的一切,我都看得很真切。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是我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父母对我的无尽的爱。
(二)
生活需要“争吵” 正值假期,父母带我外出吃饭。 地铁到站,欲出站台,人群中忽然一阵混乱。好不容易找到一处无人的插卡器,连忙插入地铁票,不料却被前面一位女士趁机用掉。见其没有任何表示,头也不回,大摇大摆地走出站口,我顿生气恼。四顾不见检查人员,我随即从栏杆下钻了出去,心中气消几分,便不愿追究。 不料,我身边的父母看到这一幕,怎肯罢休?立刻追上前去,与那位女士据理力争。 “你凭什么用掉我女儿的票?钻栏杆的应该是你!” 她却瞟了一眼我们,轻描淡显的说;“我前面的人也用了我的票。” “怎么,你还不承认错误,你有没有羞耻之心?” 看见地铁站里众人围观,女士的脸开始羞红,便更不退让的怒骂:“你们吵什么吵,有没有素质?” 见她还没有道歉的意思,爸妈势不罢休,双方争得面红耳赤。 见势不妙,我连忙上前劝解,加上众人之力,这场战争终于告一段落。 走出站台,妈妈仍然嘟哝着:“像这种人,就应该好好教育一下她。” 我对妈妈的做法不置可否,心里却暗想道:“像这样的市井小人,何必与其白费唇舌,扫了自己的兴?再说,现在提倡‘和谐社会’,还有我们所学的‘修身养性’,不都告诉我们要 ‘不争’吗?” 到了自助餐厅,刚待入座,不想一位服务员抱歉地对我们说道;“对不起,今天中午会有一个140人左右的团队将这里包下,你们不能在这里就餐了。” 爸爸回道:“就不能通融一下吗,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吗?” 可她坚定地说:“不行,来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没有多余的位置。刚才来的客人我都请他们打道回府了,真的很抱歉,你们可以在附近的中餐店就餐,也是不错的选择,或者晚上再来!” 她的话听似合情合理,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就在我认为这是板上定钉的事时。妈妈板着脸,厉声说到:“没有像你们这样服务的!我办了你们的会员卡,上面可没有说这个时间不能来的,我既然来了,你们没有任何的补救措施,这不是侵犯了会员的利益吗?你们该怎们解释?不然,我就要把会员卡退掉了!” 妈妈的气势完全把对方压得哑口无言,见此情景,餐厅的经理连忙陪笑道:“您不要生气,这事是可以商量的。我们在拐角处给你安放一个位置,请您稍等片刻。” 见妈妈把局势扭转过来,我不禁舒了一口气,向妈妈竖起大拇指。 享受着酒店优雅的环境和美味的食物,我不禁想起了刚刚的两次“争吵”;看似不是文雅之举,却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和利益;看似荒唐可笑,却真实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