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的复习资料

如题所述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起止时间:1957-1976年
阶段划分:1957-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
特点:曲折复杂、动荡迭起

1、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我国外交地位的发展趋势如何?从中你得到什么深刻的认识?
发展趋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认识: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改变了社会性质,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
2、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异同。
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大跃进:都是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的恶果;都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前者是生产关系方面,后者是生产力方面。
人民公社化与农业合作化运动:都是公有制,都是党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农业合作化运动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化公有化程度更高,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二十年间,我国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科技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哪些失误?
成就:
政治: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经济:十年建设的成就
国防、科技: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
外交: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改善
失误:(1)1958年“总路线”埋下隐患
(2)“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
(3)十年“文化大革命”
4、中国在二十年探索期间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①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
②“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
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国民经济;
④党和人民在“文革”中抵制“左”倾错误;
⑤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求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⑥采用正确、灵活的外交方针。
5、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 我国为什么会出现失误?
国内:对国情认识不足;
探索中缺乏经验;
急于求成;
“左”倾错误泛滥。
国际:美国的敌视;中苏关系的恶化
6、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总结与评价
(1)1956—1966:两头好,中间差。
其整体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主流是前进的,工作的失误尚局限于局部,集中在1958—1960年。
(2)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主要特征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错误始终占统治地位。
7、你如何认识我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过程。
⑵实事求是,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才能推动建设事业发展。
⑶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⑷中共敢于正视并改正自身错误。
8、单元感悟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应该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必须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实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单元步入改革开放时新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起止时间:1978——今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间的矛盾。
阶段特征: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新中国民主法制的演变进程及认识
1、1949年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3、十年“文革”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4、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以1982年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建设日趋完善。
认识:1、经历了艰辛曲折的历程,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完善的。
2、民主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我国应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权利和利益。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变革的原因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结果如何?
党实行这些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四次变革:
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阻碍着生产力发展。
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解放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道路
农业合作社
原因:分散落后的农业同工业发展不相适应
核心内容: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能促进生产发展
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
结果: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党中央总结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
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出发点:解放发展生产力;广大人民的利益
原则(或者是从四次变革中得到的认识)必须实事求是,经济建设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的巨变是什么?
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度;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⑶改革开放,
四、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道路两次探索取得什么成果?
两次有何相同之处?
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两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同点:
1、都坚持中共领导。
2、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结合.
3、都经历了正确路线同错误路线的斗争,最后取得成功。
4、都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第四单元感悟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的推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2.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生产关系必须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4.民主和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9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起止时间:1957-1976年
阶段划分:1957-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
特点:曲折复杂、动荡迭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