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的问题?

2、胡适说:“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明”,请予以分析!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善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 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化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首先,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其次,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他们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给封建的专制主义与伦理道德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大力宣扬了民主与科学,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 为外国的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打开了闸门。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在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30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介绍新文化运动一节内容时着重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活动,而后期的主要活动则一笔带过。这就给广大师生留下不少困惑:新文化运动前后期是如何划分的?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现作简单介绍,以求教于同仁。 一、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又把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作为具体历史事件的五四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岒。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其中的一部分逐渐而明显地带有了政治运动的性质。《新青年》创刊号(1915.9.15.)《记者答王庸书》一文,曾宣布“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即是说,仅仅承认以思想文化方面的革新而不是强调政治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的。再从胡适参加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动机来看,也是有意要回避正面的政治斗争。他说:“船到横滨便听见张勋复辟的消息,到了上海,看了出版界的孤陋、教育界的沉寂,……方才打定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决心,要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我的歧路》《胡适文存二集》卷三)“不谈政治”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驱者们自觉地把握着启蒙思想家的冷静而严肃的态度,他们没有急于讨论具体的社会政治变革问题,而首先紧紧抓住思想文化问题,以最大的耐心做引导民族文化心态的反省工作,认识到挖根子比剪除枝叶更重要。事实也是如此,《新青年》早期没有就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等政治问题发表评论,然而《孔子评议》(易白沙)》《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狂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