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唐楷 行书 草书

他们是不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是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是字型上的改变?
而楷书,行书,草书,只是对于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而已,并没有改变字型?
现代繁体字的就是指的隶书吧?就是东汉至民国之间的字型吧?
或者说现代繁体字型最早可以追述到哪个朝代?也就是哪个朝代的文字和现代繁体中文是一样的?是明清还是更早?

这些是汉字的不同书体,其中由甲骨文经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这一书体变化,也是一个汉字演变的过程。今天的汉字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回答你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必要从文字的概念意义上说起: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字”,在意义上实际是两类,其一是“文”,指的是象形的图案;其一是“字”,是指表义的符号。所以文字合在一起就是指用以传达信息的书写记录用的图形符号。
现在世界上的文字细数起来有很多种,凡是具有一定文明程度的语言都有其专门的文字,但总体而分,不外两类,即表音文字和表义文字。所谓表音文字就是指以表示语言基础发音的符号组成的文字单元,现今世界上大多数语言的文字属于这一类,如英语、德语、法语、俄语等等。表义文字是指每个文字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但无统一的发音。中文就属于这类文字。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方言中其发音都不一样,但其意思是一致的。
无论是表音还是表义的文字,其起源都是远古文明中的象形文字,只不过发展过程中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路线。表音文字将早期的象形符号简化为代表发音基础单元的字母,而表义文字则在象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书写,并根据需要不断扩充而逐步定型下来。
甲骨文就是现今发现的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的范畴,因多发现于兽骨、龟甲之上,故称甲骨文;到了商朝,文字在甲骨文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但依然有很强的装饰作用,故多铭于青铜器具之上,故称“金文”,也叫“籀书”或“古文”;金文发展到周朝,形成篆书,但当时各诸侯国(春秋战国)的文字都有自己各自的写法,这些文字,称为“大篆”;直到秦统一中国后,才将汉字书写统一规范起来,此时的文字称为“小篆”或“秦篆”。
小篆以前的各种书体,笔画多作圆弧形状,象形图案的装饰味很浓,相比之下,文字的符号性较弱。今天习惯上把这类除甲骨文以外的文字统称为“篆书”。
秦代在小篆确立的同时,已有将文字笔画由圆弧变作平直的书写方法,这就是隶书的雏形。笔画平直要较圆弧更方便书写。此时,汉字开始由不规则或圆的形状向方形文字发展。到了汉代,汉字笔画进一步简化,最终形成当时通行的书体——隶书。汉字发展到隶书,才真正成为具有抽象符号性质的文字,同时由于需要,大量的形声字开始出现。
与隶书一同发展起来的是“章草”,这是草书的雏形。但草书、行书这类书体,只是与其同时规范书体并存的一种速写书体,是为了快速书写而形成的一种风格,对于文字本质并无影响。
到了东晋时期,汉字在隶书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楷书,楷书到唐代,逐步确立为汉字的标准规范书体,至此,汉字基本形成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模样。
从甲骨文到楷书一路发展过来,汉字不仅在字型上逐步变化着,同时,汉字的基本结构也随之变化,已无复当初象形图案的面貌。今天的许多字在字型上,已与最初的造字概念毫不相同,其含义也已不再是当初的本义。
今天普遍使用的汉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进一步简化的汉字。称为“规范汉字”。而简化之前的汉字,主要由晋唐延续下来的字体为“繁体字”,规范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笔画结构得来,它们同属于一种书体,繁体字至今还在大陆以外的华语地区广泛通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1
文字演变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但有几点共性。由正字到书写习惯字,形成新的正字,再形成新的习惯写法,约俗成规。到现在也一直在变化中,现在也有印刷体与手写字的区别。
现代楷书定型在隋唐期。
第2个回答  2012-05-24
他们不是同一个概念,他们是汉字演变和历史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