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诊断标准?

如题所述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①身体、智力以及情感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①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③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④生活的理想切合实际;⑤能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能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能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台湾学者王沂钊历经多年的研究,认识到唯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身体的健康,能在社会上保持较高的效能,而提出以下六项衡量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准则:①要有工作而且乐于工作(这是人性最高的心理需求,和快乐的来源);②要有朋友而且乐于与他人交往(透过与人分享心情,体会爱的幸福感,能够稳定情绪)③要适当的了解自己并且悦纳自己;④能客观地评估他人与认可他人;⑤能与现实环境维持良好的接触;⑥经常保持满意的心情。
台湾学者黄坚厚在1982年提出了衡量心理健康的四条标准: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发挥智慧和能力,以获取成就和满足;②乐于与人交往,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正面态度多于反面态度;③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和悦纳的态度;④能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并能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以上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的理解,角度有所不同,但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其实,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从不健康到健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不象生理健康那样具有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人的心理健康可以从相对不健康变得健康,也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获得成就。
2、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能对自己的优缺点作恰当的评价,不苛求自己,生活的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对自己基本感到满意,很少自责、自怨、自卑、自我否定,心理相对平衡。
3、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情绪状态总是占优势的,虽然也免不了因挫折和不幸产生悲、忧、愁、怒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表达、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退缩畏惧,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心境积极乐观。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理解、同情、尊重、关心和帮助,有良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并能在其中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5、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学习、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和自己存在的价值。
6、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能保持与环境的良好接触,善于将自己融入到不同的环境中,是自己的心理需要与社会协调统一,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3
诊断标准: 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不同原因引起的心理障碍,求助者分别体验着不同的痛苦情绪(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等)。
2,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
半年以下。
3,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是,单纯地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的干预”,却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在心理咨询临床上,对“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关键问题是与神经症进行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诊断的论述,鉴别的要点是“内心冲突的性质”和“病程”。“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冲突是现实性的(有现实意义的)或道德性的,而持续时间,限在一年之内,至于社会功能破坏程度,也可以作为参考因子予以考虑。如果在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后的一年之内,求助者在社会功能方面出现严重缺损,那么,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应作为可疑神经症患者或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提出会诊和转诊。
第2个回答  2021-03-30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第3个回答  202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