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杂文《沉默的大多数》表达了怎样一个思想

如题所述

表达一个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任何想将个人的思想凌驾于大众或迫使大众去遵从的都是不对的。沉默不等于没有主见,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

《沉默的大多数》作者王小波,他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

我们从王小波的长盛不衰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还任重而道远。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识字读书的青年的心灵。

扩展资料:

《沉默的大多数》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7月发行的图书,作者王小波。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中国民众命运的关注,以反讽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从一个轻松的角度来解析身边复杂的事态。

相关例子:

他是前苏联的大作曲家萧斯塔科维奇。有好长一段时间他写自己的音乐,一声也不吭。后来忽然口授了一厚本回忆录,并在每一页上都签了名,然后他就死掉了。据我所知,回忆录的主要内容,就是谈自己在沉默中的感受。阅读那本书时,我得到了很大的乐趣—当然,当时我在沉默中。

把这本书借给一个话语圈子里的朋友去看,他却得不到任何的乐趣,还说这本书格调低下,气氛阴暗。那本书里有一段讲到了前苏联三十年代,有好多人忽然就不见了,所以大家都很害怕,人们之间都不说话;邻里之间起了纷争都不敢吵架。

所以有了另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往别人烧水的壶里吐痰。顺便说一句,前苏联人盖过一些宿舍式的房子,有公用的卫生间、盥洗室和厨房,这就给吐痰提供了方便。我觉得有趣,是因为像萧斯塔科维奇那样的大音乐家,戴着夹鼻眼镜,留着山羊胡子,吐起痰来一定多有不便。

可以想见,他必定要一手抓住眼镜,另一手护住胡子,探着头去吐。假如就这样被人逮到揍上一顿,那就更有趣了。其实萧斯塔科维奇长得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想象他是这个样子,然后就哈哈大笑。

我的朋友看了这一段就不笑,他以为这样吐痰动作不美,境界不高,思想也不好。这使我不敢与他争辩—再争辩就要涉入某些话语的范畴,而这些话语,就是阴阳两界的分界线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学者、作家。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他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

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戛纳国际电影节。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2018年9月,王小波著小说《黄金时代》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默的大多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3
表达一个人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任何想将个人的思想凌驾于大众或迫使大众去遵从的都是不对的。沉默不等于没有主见,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沉默的大多数》作者王小波,他所虚构的艺术之美,以及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批评所传播的自由主义理念,已经在这个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到今天,这些话语、这些思想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我们从王小波的长盛不衰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自由主义理念的传播还任重而道远。王小波的作品一直盛行不衰,王小波的小说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创造出属于他的美,这美就像一束强光,刺穿了时间的阻隔,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刚刚开始识字读书的青年的心灵。
第2个回答  2012-06-03
话语权的时代,我们似乎会因为某些话是禁忌就会避开不谈,尤其是文革那会儿,一讲错话就可能终身"抱憾".现在也是如此,也许你谈的话不如人耳就会遭到报复一样。我觉得他是想唤醒这些沉默的人
第3个回答  2012-05-25
有深刻思想和准确表达能力的人是少数,沉默不等于没有思想,但大多数人没有表达能力。
第4个回答  2020-09-11
沉默等于放弃,也等于投降。沉默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但是,我们只有沉默的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