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的行政区划

如题所述

盘龙区成立时共辖敷泽、吴井、五里、东华4个乡和近日、小南、长春、三义铺、太和、盘龙路、拓东、南强、珠玑、环城10个街道办事处。盘龙区的街道办事处和乡经过分合、撤并及新建,到2004年8月共有长春、东站、东华、董家湾、环城、金碧、南强、太和、拓东、小南、珠玑11个街道办事处,58个社区,辖区面积15.1平方千米。
2004年7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调整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行政区划的决定。从9月1日起,四区按调整后的隶属关系履行经济、行政及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辖拓东、鼓楼、东华、联盟、金辰、青云、龙泉、茨坝8个街道办事处和松华、双龙2个乡。
2009年7月前,辖区面积345.8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7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约292平方公里。
2009年8月1日起由盘龙区对嵩明县阿子营镇和滇源镇行使管理权。2009年8月,经盘龙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同意撤销双龙乡和松华乡,设立双龙街道办事处和松华街道办事处。盘龙区行政区域扩大到886.9平方公里。
2011年3月,经省、市政府批准,由盘龙区托管的滇源镇、阿子营镇改设街道办事处。 2014年盘龙区生产总值完成497.29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84亿元,同比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45.22亿元,同比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47.23亿元,同比增长7.1%。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发展平稳,同比增长1%,对GDP贡献率为0.12%;第二产业年底发力,同比增长11.4%,高于GDP增速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43.37%,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98.57亿元,同比增长10.8%,对GDP的贡献率为30.73%,对全区GDP的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9.83%,但全年实现增速为7.1%,低于GDP增速1.3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56.51%。
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33.57亿元,同比增长8.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0%。 2014年开年以来,工业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原材料和用工成本上升,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非金属制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冲击严重,全区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全区主要支撑行业“贵金属冶炼业”年末发力扭转颓势,实现增加值4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5%,同比增长24.1%,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29.7%,拉动增长14.4个百分点。
全区19个行业中,增加值呈现8增11降的态势。其中,有3个行业增长超过20%。分别是: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3.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3.6%。 2011年,辖区内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29家,其中医院3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8家(不含卫生院)、街道(镇)卫生院8家、门诊部36家、诊所368家、村卫生室71家、医务室(卫生所)50家、卫生执法监督机构1个,疾控中心1家,妇幼保健中心1家。人力资源:盘龙区共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636人,执业医师2802人,执业助理医师193人;注册护士2746人;检验人员167人;药剂人员331人。每千人拥有医师数为4.14人,每千人拥有护士数为3.55人。
2011年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383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师3.7人,拥有护士3.4人,拥有床位5.4张。盘龙区医疗机构资产总量为18.82亿元,固定资产10.3亿元。此外,盘龙区71家村卫生室,拥有镇、村医生139人,农村医疗网点覆盖率100%。 2011年,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45401个,城镇新增就业31199人,盘龙区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1134人,特困群体就业人员654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10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9%。技能培训城乡劳动力2659人次,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技能培训159人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00人次;创业培训人员285人次。
2011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7.49万人,比上年增长8.76%,其中,参保职工13.0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96万人。参保人数中,灵活就业参保人数为4.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78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2.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87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4.2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3.78万人,其中,企业单位参保人员20.8万人。参保人员中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为1.0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05万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