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的父亲 阅读理解

第一次陪父亲进城,父亲便买了许多染发剂。父亲的行为让我心里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因为,对于一个拮据的家庭来说,染发纯属一件多余的事情。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这些年在小镇里搬砖砌墙,担起了整个家庭的生计。母亲很少去镇上看他,因为父亲经常唠叨,来去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父亲隔几月便会回来一次。很多时候,我弄不明白他回来的真正目的,到底是出于思念妻儿心切,还是为了染发维护虚荣?   母亲习惯坐在门前的石凳上为父亲染发。父亲眯着眼睛,脖颈处铺着一条沾满黑油的毛巾,懒洋洋地斜靠在日光中享受母亲的梳理。我一直觉得父亲是极求虚荣的,常想,一个连时光和岁月都没有勇气面对的男人,骨子里镌刻的一定是懦弱和胆怯。   事实证明了我的猜想。进城念书后,我遵母亲的委托,去工地探望过父亲。当父亲顶着安全帽从楼上下来时,我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他的脸上挂着大汗与尘埃,衣裤上也溅满了泥浆。他对我的到来显得有些意外,反复询问:“学校里没有课吗?吃过饭没有?”   监工在一旁打趣:“不错啊,女儿都这么大了!”父亲指着我笑笑:“没办法,农村结婚结得比较早,二十岁就有她了。”   父亲的谎言让我有些难堪。他明明是三十才娶到母亲,为何他要说是二十?难道,面子真有这么重要?晚结婚就有那么丢人吗?我心里一直憋屈着。但我一直不肯告诉母亲,生怕父亲所说的话让她伤心。   一天,忽听父亲在屋里惊呼“脱发”的时候,我心里生出一种幸灾乐祸的快感:“谁让你喜欢染发?谁让你爱慕虚荣?掉光了才好呢!”父亲因脱发沉闷了很长时间。这又加重了我对他的鄙夷。   几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小镇上找了工作,父亲也秃着头回到家里。我始终没留父亲在小镇里吃顿饭。   秋末回家看望母亲,屋里来了不少旧朋。他们没能拥有如我一般的幸运,陆续在求学的路上打马回头,重归乡里。他们想去镇上打工,特来家里询问父亲,是否需要注意些什么。那天,父亲给他们讲了许多我不以为意的经验,然而,父亲的最后一句话却钻进了我的心里:“年轻的,得穿得成熟一点,这样一来,监工便会把你划入另外一个等级,工钱也会多些。像我这类年纪大的,其实真要干起来,活计不会比你们少多少,但工钱却减了一半。”   原来,当年刻意染发,并蓄意说谎的父亲,并不是惧怕岁月,而是惧怕那些花白的头发暴露他的年龄!
(1)读完全文后,你明白父亲刻意染发和蓄意说谎的原因吗?
(2)文章一在写“我”对父亲抵触、鄙夷的态度,这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4)有人觉得标题“染发父亲”太直白、平淡,加入让你重新拟题,你拟什么标题?说说你的理由。
(5)文末写“我久久无语”,假如这时“我”有话要对父亲倾诉,“我”会说些什么呢?

1.为了多挣钱,让我和妈妈过更好的生活
2.为下文我态度的转变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后来对父亲的并不是虚荣心而染发的歉意
3.爱孩子,爱家人的伟大父亲形象
4.染出来的“爱”
5.对不起,爸爸这么多年我误会你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8
1.父亲说谎是为了赚更多钱,让妻女过更好的生活。
2.对当时不理解父亲表示自责,同时也为后文情节变化打下基础,也有反衬作用。
3.任劳任怨、不善言爱、心中却充满大爱的人
4.父爱无边
5.原谅女儿过去的不孝,对您的不理解
第2个回答  2012-05-26
1.原来,当年刻意染发,并蓄意说谎的父亲,并不是惧怕岁月,而是惧怕那些花白的头发暴露他的年龄!
第3个回答  2012-05-25
你真是没事闲的追问

我不想自己动脑嘛

追答

第一 这是你的真实经历吗?我不相信。第二 读完我明白了 所谓善意的谎言 当初你那么看他 可见你的不成熟 当然可以理解 因为你还小 第三 你的父亲并非你当初想象的那种 他可谓胸襟宽广 主题还是他做的种种 谎言的种种都是围绕着这个家庭为中心 (这里的谎言是善意的哦) 第四 我的建议“父亲的染发经历” 第五 你意久久无语......(后面加上省略号) 以此当文末我觉得很圆满 读者能理解的肯定知道你过后的感触 即使什么也不说聪明的读者也会看透你那时的心理 如果不以此为文末 我觉得你再说过多的话就是多此一举 你没读过读者或者特别关注之类的书籍吗 或者类似的电影一样 都是这样结尾的 个人观点 另起一段 此时的我已泪流满面,久久无语...... 这个不错 是个读者就能看明白 希望能帮到你
后续:你不想动脑 那就我来喽 纯手工啊 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