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看法

有观点认为,当代社会科技在发展,经济在发展,文化却好像在衰败。谈谈你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看法。 这个是我的论文题,希望大家能给点观点立场建议,作为参考~ 谢谢!

我对于这个观点不赞同。毕竟时代是进步的,社会的生产力和科技始终都要发展的,不可能像死水一般停滞不前,而这一切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文化不是在衰败反正是在进步。试着回忆,清朝末年的我们人民大众的生活,停滞不前的生活文化始终都停滞在封建残余的观念之中,当时的文化可谓有多么衰败。当改革开放的时代来临,带动了中国的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摒弃那些迂腐的旧观念,开始吸收外来的文化形成了独特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从这些来说那个观点是不对的。他只是看到社会的某些方面而做出的判断,可以说他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窥一斑而不知豹的全身。没错社会发展难免会出现不好的东西,任何东西都有利和弊,就拿今天的九零后的非主流是存在很多问题,不过不见得他们有什么吧!他们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不过我不认为他们那一代是在衰败,反而是我们前几代人好与不好的集中,所以作为九零后的我对此没有太多的看法。想想看中国的文化怎么发展还不是一样保留有以前的传统文化么?做人不是要尊师重道么?这一切至少可以保留几千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01
一、 什么是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

二、 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

1、港台和欧美文化的影响 从严格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在大陆上初次接触的大众文化产品,并非土生土长,而是从海外和港台传入的。首先进入大陆沿海和内地城市的,是以邓丽君为代表的软性抒情歌曲,《上海滩》、《霍元甲》等电视剧,琼瑶、三毛等的港台言情小说等。 同时,在舆论界对港台流行歌曲、言情小说、电视剧莫衷一是的议论声中,在中国又流行了一种来自欧美的更刺激、更具挑战意味的音乐形式——摇滚乐。这些大众文化产品的传入,不仅使中国大陆居民有机会了解大众文化,而且也有力地催发了中国大陆本土化大众文化的生长。

2、我国大众文化的萌芽 上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两件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史上常被人提起的的事件: 197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上海电视台的屏幕上打出了“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字样,随即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15分钟的参桂补酒广告;同年,广州东方宾馆开设了国内第一家音乐茶座,随即,营业性舞厅等娱乐活动场所在各大城市争相开业,催生了大众娱乐的浪潮。此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土生土长的大众文化,在模仿中开始孕育生长。

3、蓬勃发展期 到20世纪 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已从如下几个方面初步确立了自身的社会地位:第一,中国大众文化从策划、投资、制作到生产、宣传、发行直至进入实际消费,都已被纳入中国都市大工业生产的逻辑之中,城市大众文化产品被作为一种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投入文化市场,许多大众文化产品已不再把美学和精神价值作为理想,而是把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当作了重要的,有时甚至是最重要的目的,大众则被定位为文化工业产品的消费者。第二,中国城市大众文化的制作时代开始来临。各种市民情节剧、惊险动作片、通俗轻喜剧、青春言情片等在数量上成为中国影视文化的主体,作者们按照大众的口味制作故事,影视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它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则被大大地突出和强化了;第三,大众在城市文化生产和消费中的地位逐渐增强。时至今日,大众文化已全方位地覆盖了人们的文化消费空间,畅销书、时尚杂志、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贺岁电影、通俗电视剧、夏夜文化广场、广告、健美训练、旅游、歌迷会、明星趣闻、手机短信等等等等,虽在时间流失中会此消彼长,但大众文化的澎湃之势已不可遏制。

三、 我国大众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

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大众文化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此时我国改革开放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国家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社会初期的现代化进程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已为大众文化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一,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使古老的中国融入全球化浪潮。第二,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大众传播媒介的繁荣。大众传播媒介的繁荣为人们的大众文化制作和享受提供了物质支持。第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壮大了市民社会的基础,这就客观上为与之相应的市民文化——大众文化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前提条件。

四、大众文化的特点

1、现代性。大众文化产生于现代工业化时期,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伴生于工业社会的大众群体,因此明显地不同于前工业社会中的民间文化和其他文化形式。

2、商业性。大众文化又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文化,现代化科技手段是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载体,因而能使大众文化在短期内迅速蔓延和扩张。而西方的大众文化实践表明,大众文化和市场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具有明显的市场品性。大众文化在其运作中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大众文化是在工业时代的市场化扩张中孕育并形成的,市场是它的试金石,消费者愈多,大众化则愈强。

3、世俗性。大众文化面向世俗生活,本质上是一种市民文化。其基本原则也就是满足平均的大众趣味——媚俗与滥情。取悦大众是大众文化的重要价值追求。

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大众文化打破了往昔文化中单一的“英雄叙事”或“辉煌叙事”模式,而构建了“平凡叙事”模式,突出了平常事、平常心的文化意义,在对日常现象的描述中表达对大众生活的关注,对大众情怀的关怀。如流行歌曲《常回家看看》《小芳》等。

4、时效性。如果说世俗性是大众文化的空间表达特征的话,那么时效性则突出地表现着大众文化的时间特征。大众文化既要合乎时宜,又要能够产生轰动效应,尤其是当其以电影、电视等现代传媒为依托而存在和表现时,则更强化了大众文化的这种时效性特征。

5、娱乐性。大众文化多以日常生活行为和感觉、感触为主要内容,因此特别追求诉诸感官的娱乐效果。大众文化变幻着各种形式供人娱乐,并充分满足和发掘人们的感受,引导人们注重消遣、游乐和嬉戏,所谓“跟着感觉走”、“玩的就是心跳”,通过这种感性刺激使人活得更轻松和随意。?

四、大众文化的积极功能

1、对当代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使文化从垄断走向共享。

2、 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生产方式。

3、 精神压力的文化舒缓 。

4、 闲暇时间的文化充实 。

5、 形成了新的产业体系 。

五、 大众文化的弊端

1、大众文化是一种浅层次的文化。

2、大众文化是更多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文化。

六、 对大众文化的管理

1、 政府宏观指导

2、精英文化介入,进行价值引导

3、“唱响主旋律”,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2个回答  2013-12-02
文化的深邃,怎么可以一概而论!残败的只是人心!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是一味的说明了,人性的贪婪的无限膨胀! 文化也随人性的腐败和堕落,而变异! 这也是现在如低级趣味。什么什么族等所谓文化大肆出现的原因!人才是掌握文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