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中“老人、中人、新人”如何区分?

如题所述

“老人”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中人”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新人”指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中发〔2011〕5号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1、“老人老办法”:对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原待遇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2、“新人新政策”: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将来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

3、“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由于改革前的工作年限里没有实行个人缴费,其退休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中没有体现这段时间的劳动贡献,因此将这段时间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扩展资料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7
一般可理解为,签有无固定期合同的是老人,合同到期后即将签署无固定期的算中人,才来的才签了3-5年制合同,还要熬5-10年才能签无固定的,属于新人。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工龄30年以上叫老人,新人是才工作1,2年的,其他的叫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