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的整形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一、自然式整形 :
  在树木本身特有的自然树形基础上,稍加人工调整与干预。所以树木生长良好,发育健壮,能充分发挥出该树种的观赏特性。
  二、人工式整形 :
  1、几何形体式整形:这种整形方式采用的树种必须萌芽力与成枝力均很强,并耐修剪。
  2、非规则式的整形:
  ⑴垣壁式:在欧洲古典园林中经常可以见到此种整形方式。主要是为了绿化墙面。常见的有U字形、叉形、肋骨形、和扇形。这种整形,首先要培养一个低矮的主干,在其干上左右两侧呈对称或放射性配列主枝,并使枝头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⑵ 雕塑式:选择枝条茂密、柔软、枝叶细小而且耐修剪的树种,通过用铅丝、绳索等用具,蟠扎扭曲等手段,按照一定的物体造型,由其主枝、侧枝构成骨架,然后通过绳索的牵引将小枝紧紧抱合,或者直接按照仿造的物体进行细致的整形修剪,从而整剪成各种雕塑形状。
  三、自然与人工混合式整形 这种整形方式在花木类中应用最多。修剪者根据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将树木整形修剪成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树形,通常有自然杯状形、自然开心形、多主干形、多主枝形、有中干形等。
  1、无主干形:
  ⑴ 自然杯状形:此形是杯状形的改良树形,杯状形既是“三股六叉十二枝”。
  ⑵ 自然开心形:此种树形是自然杯状形的改良和发展,留的主枝大多数为3个,个别的植株也有2或4个的。主枝在主干上错落着生(不象杯状形那么严格)。此种整形方式比较容易,又符合树木的自然发育规律,生长势强,骨架牢固,立体开花。目前园林中干性弱,强阳性树种多采用此种整形方式。
  ⑶ 多主干形和多主枝形:这两种整形方式基本相同,其区别是具有低矮主干的称为多主枝形;无主干的称为多主干形。目前海棠类多采用此种整形方式。
  ⑷ 丛球形:此种整形方式颇似多主干形或多主枝形,只是主干极短或无,留枝较多,呈丛生状。该形多用在萌芽力强的灌木类,如黄刺玫、珍珠梅、贴梗海棠、厚皮香、红花继木等。
  ⑸ 棚架形:这是藤本植物常用的整形方式。
  2、有主干形:
  ⑴ 分层形:在主干上分层配列主枝,层与曾之间留有一定的层间距,每层的主枝最好是临近,不要邻接。
  ⑵ 疏散形:与上面的分层形整形方式不同的是其主枝配列在中干上是随意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9
园林树木中修剪多采用疏删,短截和辅助性修剪。
1、疏删。是指把枝条从基部剪除。疏删可去除病虫枝、干枯枝、无用徒长枝、过密交叉枝及与市政设施矛盾的枝条等。疏删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叶片光合效能,增加养分积累,有利于生长及花芽分化。
疏删对全树起削弱生长势作用,伤口以上枝条生长势相对削弱,但伤口以下枝条生长势相对增强,这就是所谓的“抑上促下”作用。疏去大枝要分年逐步进行,否则伤口会过多,而削弱树势。疏枝要掌握从基部剪除,不留残桩且伤口面尽量小的原则。
园林中绿篱和球形树短截修剪后,会造成枝条密生,树冠内枯死枝、光杆枝过多,所以要与疏删相结合。
2、短截。将一年生枝条去除一部分的修剪方法叫短截。短截能刺激剪口下的侧芽萌发,按轻重程度分为:
(1)轻短截。即剪去一年生枝条顶端一部分(即1/5至1/4)。多用于花果树强壮枝修剪。轻短截刺激剪口下部多数半饱满芽萌发,形成中、短枝多。
(2)中短截。即剪掉枝条中部或中上部饱芽处。剪后形成中、长枝多,成枝力高,有利于生长和扩大树冠。一般多用于培养骨干枝、大枝组和延长枝等。
(3)重短截。剪去枝条大部分(剪除枝的全长2/3至3/4),这样原枝留芽少,营养集中,在剪口下能抽1个至2个旺枝。此法多用于衰老树更新,弱枝复壮。
(4)极重短截。在枝基部留1个至2个瘪芽短截。一般只抽生2个至3个短枝或细弱枝,能降低枝位,为了缓和生长势的树木采用此法。
辅助性修剪:
1、缩剪。就是将多年生枝短截到分枝处,可降低顶端优势位置,促多年生基部更新复壮。 2、摘心。生长季节中将新梢剪除嫩梢顶尖的技术措施(如:蜡梅夏季生长时摘心,可促进养分积累,冬季多开花)。
3、剪梢。在生长季节中,将生长过旺枝条的一般木质化新梢先端剪除,主要是调整树木主枝和侧枝关系。
4、刻伤。在芽附近横着用刀切至枝条木质部。伤口长为枝条周长的1/3。此法可阻止养分供应,使下位芽受到刺激或生长。
5、除芽。剪除无用或有碍主干枝生长的芽。如:月季、牡丹、花石榴等脚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