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心是看客心 奈何人是剧中人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释义:本来想以一种置身于外的态度去看待某种现象,奈何作为当局者身在其中看的明白却身不由己的无奈。

出处:出自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原句:海中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

白话释义:理智上知道人生如戏,能以看客的心态看待世间一切人情冷暖。但是感情上却依然无法超脱,依旧为世事烦恼,为情所苦。也就是:道理我都懂,然而还是做不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张爱玲的一生充满奇异而不协调的内容。祖父张佩纶为清朝同治年间的进士, 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使, 是名噪一时的“清流”的代表人物, 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 到了她的父亲养成了满身恶习, 却又迎娶了一位受了西方文化熏陶、优雅而敏感的新式女性为妻, 这样的家庭便不能不破碎。

因此张爱玲虽然身出名门, 早年的生活环境却极端的阴冷和恶劣。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是她的个性。

1944年2月初, 张爱玲与胡兰成恋爱了。处在热恋中的张爱玲, 心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刚涉足爱河的她, 渴望一个如父如兄般男人的呵护和疼惜。在她看来, 遇到胡兰成, 生命在荒凉的世界里出现了亮色。即使胡兰成当时是有妇之夫, 但张爱玲毫不在意, 一心一意地爱着他。

不久胡兰成离婚, 与张爱玲签了婚约。但好景不长, 胡兰成很快喜新厌旧, 又有范秀美、小周等情人。因此张爱玲不再与胡兰成联系,初恋就此结束。《红玫瑰与白玫瑰》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2

本来想以一种置身于外的态度去看待某种现象,奈何作为当局者身在其中看的明白却身不由己的无奈。

该句出自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海底月是天上月 ,眼前人是心上人。 向来心是看客心 ,奈何人是剧中人。”

这是一部写男人对于女人的完美幻想,倒不如说它是在告诫当代女性,作为“弱者”的存在,在对于爱情方面,要自重,自爱,对待婚姻的抉择也要果断。

如果婚姻失去了原来的样子,还不如不要的好。但是千万不要作践自己,用自己的身体去对抗这不幸的婚姻,这是不可取的。

扩展资料:

红玫瑰与白玫瑰:

男主振保在爱情面前,总是骚动,得到失去总是在折磨他的内心,所以他不得不去嫖娼,用肉体的短暂快乐,换来一时的放松。然而在亲情面前,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个有情的人。他为弟弟娶亲,还债,为妹妹找工作张罗,孝顺母亲。

在爱情面前,似乎振保是缺少爱的。他似乎没有一个真正爱的女人,无论是初恋,娇蕊,还是自己的老婆烟鹂。他好像总是活在自己的爱情幻想中。

娶了红玫瑰,红的会变成墙上一抹蚊子血,而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会变成沾在衣襟上的白饭粒,红的成了心口上的朱砂痣。

岁月无情,花开花落,在泪光中,振保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已是一种现实中的幻影。他理想的完美女人,终归还是虚幻的存在。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得到的永远都是肉体的欢愉,而精神上的享受从来就没有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玫瑰与白玫瑰

第2个回答  2017-06-21
说的是理智上知道人生如戏,能以看客的心态看待世间一切人情冷暖。但是感情上却依然无法超脱,依旧为世事烦恼,为情所苦。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道理我都懂,然而还是做不到。
张一辈子都在作茧自缚,这几句话也是她对自己一生比较客观清醒的认知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06
本来想要以一种超脱的、置身于外的态度去看待一件事,可惜却无法真正做到客观地去看待或对待,因为自己本来就是局中人,无法置身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