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的医德是什么

如题所述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扩展资料

医德规范如下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疾病。

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医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1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不同职业,由于担负的任务、职务的对象、工作的手段、活动的条件和应尽的责任等的不同,而形成自己所特有的道德意识、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医德具有阶级性、继承性、自觉性等特点。
(一)医德评价的标准
1.医德评价标准的概念
医德评价标准是衡量医德行为善恶的尺度。它是道德的善恶评价标准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化。
2.医德评价的主要标准
(1)有利:具体看医务人员的行为是否有利于病人疾病的缓解、治愈和病人康复,是否有利于社会人群的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于宏章科学的发展。体现了有利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2)自主:具体看医务人员是否尊重病人的自主权。体现了自主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3)公正:具体看医务人员是否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医疗卫生资源,是否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等。体现了公正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4)互助:具体看医务人员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和宏章科研活动中是否做到了互相支持、协作和帮助,以保证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促进宏章科学的发展。体现了互助则为善,反之则为恶。
(二)医德评价的依据
1.医德评价依据的概念
在评价医德行为和活动时,用客观标准衡量什么以定善恶,即究竟是看主观动机或是看客观效果,是看主观目的或是看客观手段,还是综合起来辩证地衡量它们,这里的“什么”就是医德评价的依据。
2.医德行为和活动中两对主要矛盾
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
3.科学的医德评价依据观
医德评价应坚持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论,防止片面的动机论或效果论、目的论或手段论。
(三)医德的内容

1、让贫困低薪阶层轻松廉价地用药。
2、患者如至亲,同行勿相轻。
3、苟利患者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
4、对患者诚心、耐心,与患者交心。
5、名医不可为,伪医尤可憎。
第2个回答  2023-01-07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医德就是从医疗卫生这一职业特点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规范要求,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

医疗卫生工作必须为病人服务,医务人员的最高职责就是与疾病、不卫生作斗争,保护和增进人们身体的健康,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

/iknow-pic.cdn.bcebos.com/908fa0ec08fa513d4288e7af326d55fbb2fbd9a5"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08fa0ec08fa513d4288e7af326d55fbb2fbd9a5?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08fa0ec08fa513d4288e7af326d55fbb2fbd9a5"/>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名医代表

1、葛洪:让贫困低薪阶层轻松廉价地用药

晋代名医葛洪鉴于以往“诸家各作备急,既不能穷诸病状,兼多珍贵之药,岂贫家野居所能立办”的情况,决心“率多易得之药,其不获已,须买之者,亦皆贱价草石,所在皆有”。

2、孙思邈:患者如至亲,同行勿相轻

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不但热爱中医,而且喜好经史佛老之学。他认为“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冤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何等高尚的医德,何等景仰的修为。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8C%BB%E5%BE%B7/723824?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医德">百度百科-医德

第3个回答  2018-01-24
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
需要有一种悬壶济世的态度 不应该被利益熏心 蒙骗消费者
你不能说当医生就一定要奉献自己 但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也许就是最大的造福
第4个回答  2018-02-03
仁心,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