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人与自然》

如题所述

人与自然
几十年前,地球是一个活跃着生命的精灵,这里有美妙的大气层,有冷暖适宜的气候,有清新湿润的空气,鸟兽鱼虫上演着自由的生活,花草树木散发着醉人的芳香,那浓浓的绿荫给人以抚慰和舒畅……可以说,这便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篇章了。
然而,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类将越来越多的污染抛给了哺育他们的成长的母亲——自然。黑烟笼罩的天空中不见了鹰击长空的雄姿,污浊不堪的河水终结了鱼翔浅底的身影,与日俱增的人口使城市变得臃肿不堪,各种现代化的机械争着吵着要主宰这个世界。
终于有一天,大自然负荷不了如此的伤害,他发怒了。于是,气候变异,水土流失,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水资源短缺,沙尘暴,非典等接踵而至。人类终于领略了它的报复,于是人类开始思索人与自然不和谐给他们带来的危害。
所幸的是,已经有一些明智的国家政府和人民,在为自己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的同时也在为子孙后代做着长远打算。于是有人提出了要对自然资源珍惜,要使人与自然达成和谐,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实,两千多年前韩非子就给人类留下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古训,用到今天这个生态危机四伏的社会,它更是要警钟长鸣不绝于耳。它告诉我们对水、对森林、对鱼虫鸟兽、对一切的自然资源的利用都要持长远的有所保留的态度。因为自然和人类一样是个有限的生命体,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和谐是鸟儿那坚硬的翅膀的,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飞翔;和谐是汽车那提供动力的发动机;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奔驰;和谐是帆船那种伸展的白矾;没有了它,人类再也无法冲浪。所以,我们要携手让和谐永存,保卫我们美丽的家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1

明确作文目的: 
1、 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自觉保护动物。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 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积累素材:

①警世的特大洪水:1998年夏季,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空前的经济损失。仅嫩江流域的齐齐哈尔市,农田受灾面积达79万多公顷,冲毁房屋60万间,转移灾民72万多人,许多工厂因内涝被迫停产,全市经济损失达61亿多,而全国因此次特大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更是以数百亿计。造成此次特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的毁林开荒,严重地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快了水土流失,减弱了森林截留蓄水功能,造成了平原河床的泥沙淤积。

②频繁的沙尘暴:每到冬春两季,高压气流便呼啸着席卷一路沙尘,一年疯狂肆虐多达几十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③无情的“非典”盛行: 2003年春夏之交,突如其来的“非典”横行于中华大地,数千名同胞身受感染,数百人丧失生命;旅游中止,交通受阻;宾馆停业,饭店关门;集会取消,出差减少;疫区学校被迫放假,许多工作被迫延期。

④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鸟是人类的益友,能抑制虫害蔓延,有助于农业生产并保护生态平衡。由于我国近三分之一的草原已成为沙漠,森林数量减少,造成许多鸟类和野生动物栖息场所大面积的破坏,现已有十多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相继灭绝、多种珍贵动物濒临灭绝。

借鉴时文:

据说梅里雪山是地球上唯一尚未被人类征服的处女峰了。“物以稀为贵”,最后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地方自然不会为一些人放过。从几年前开始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努力,虽然已经失败了几次,虽然已经为此丢了不少人的性命,但是直到不久前还有人蠢蠢欲动,要将这座美丽圣洁的大山踏于脚下而后快,并美其名曰“征服自然”,“展示人类的力量”。

自然,怎么就征服了呢?爬上去踹两脚,这就是征服了吗?十几二十个人准备上一年半载,满负物资装备,还得有人为他们打好一个又一个前站营地,惴惴不安地躲避着暴风和雪崩,侥幸爬到了山顶插上旗子就可以说征服高山乃至征服自然了?也许在此时,地球另一半的某个地区因为“圣婴”或“圣女”发了点小脾气,正是一片泽国悲天恸地呢。这帮子人爬到山头上有什么用?即使不说偌大的地球,就是他们眼前的这座雪山他们就真的敢说征服了吗?当年的中日联合登山队在“征服”梅里雪山的壮举过程中,梅里雪山不过喘了口粗气,就用了一声雪崩将17个人全都淹没了,几年后才找到这帮“勇士”的遗体。

面对雪山不可抗拒的巨大自然力,区区几个沙粒点儿大的人谈何征服?一群沙粒儿对另一群沙粒儿都征服不了,更何况是让我们仰止的高山呢?这就如同在大象打盹的时候一只蚂蚁侥幸爬到大象背上走了一圈并侥幸生还了,然后这只蚂蚁手忙脚乱地钻进洞告诉其他蚂蚁他征服了大象,也许话音未落,大象就把整个蚁窝踩塌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20
<<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自然画面,完美的结合,将结世人带来无限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