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己的意思

急求!!!!!!!!!!!!!

”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韩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与"授业"。因此,师与生的关系,就以"道"与"业"来衡量的。谁先有"道",谁就是教师;谁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教师不应受什么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他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反映了道德知识积累和教学的客观规律:闻"道"在先,以"先觉觉后觉";攻有专"业",以"知"教"不知"。这句话冲破了汉代重师法家法的旧框框,解除了"弟子必不如师""师必贤于弟子"的旧教条,提出了为师的新标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是一种卓越的见解。这句话还包含有"不耻相师",即"相互为师"的观念,提倡向更多的人学习,向学有专长的人学习,向比自己有长处的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在内)学习。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比《学记》所提出的"教学相长"又进一步:一方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明确地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子弟子"的新思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6
第子可以超过老师,老师不一定比第子贤能,闻道时间有先后,专业有偏重,就这么点道理。
第2个回答  2013-10-16
要是学生一直比老师差那人类不就完蛋了,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
第3个回答  2013-10-17
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知道道理和知识的时间有先后之分,学术上有专门的研究,仅仅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