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式管理企业有哪些弊端?如何改善?

如题。

  1. 古典家族企业。古典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某一家族对企业拥有绝对控制权。
  1.1 所有权结构单一化,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高度集中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决定了企
  业投资主体的单一化,使企业很难吸收外部资本。在家族内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很难满足企
  业扩张的需求。
  1.2 决策不科学,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在大多数古典家族企业中,不仅重大经营决策,连
  日常的一般管理决定也大多是由家族企业家长做出的。
  1.3 产权不明晰。家族企业中产权模糊的现象是普遍的,表现在:!家族内部成员之间产权不
  明晰。由于法制观念薄弱和受中国传统文化“家和”、“人和”观念的影响,在企业创立之初一般不划分产权,这迟早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危机,甚至会使企业走向尽头。"家族企业与外界产
  权关系不清。有些企业为了获得政府的支持,往往挂靠国有或集体企业,成为“红帽子”或“假集体”企业。这将导致产权纠纷,增加企业的运营费用。
  1.4 财务不透明,融资难。古典家族企业具有天然的“封闭性”,外界很难了解企业的财务状
  况等,不敢贸然进入。在我国,古典家族企业贷款成本明显高于国有企业,贷款利率往往比银行基本贷款利率高2-3个百分点,而且其固定资产有限,缺少抵押,贷款多是短期、小额,需多次贷款才能满足需求,变相增加了成本。有些企业甚至从“黑市”上获取资本,利率高、风险大,一旦经营不善更是雪上加霜。
  1.6 “接班人”问题。这一直困扰着无数的家族企业,研究家族企业史的学者发现,在把所有的财富转移给下一代的家族企业中,至少有80%在第二代消亡,仅有13%的家族企业被第三代人继承,正所谓“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更何况优秀的人才不可能都来自于同一个家族,即便有优秀的继承人,但他无意于继承家族事业时,也是让“家长”措手不及。
  1.7 其它。古典家族企业本身就是一个有缺陷的监督系统,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家族成员来说是形同虚设,使企业“家长”徘徊于亲情和制度之间影响工作。另外,古典家族企业大多没有形成企业文化,不注重社会效益,变相剥削非家族成员,劳资关系恶化。

  2. 现代家族企业. 现代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由于引进外部人才或吸收外部投资,产生两种情形:一种是某一家族仍然掌握企业的控制性股份,委托外部专家或企业经营目标企业,即“高所有权———低控制权”模式。该模式下,因家族掌握企业的控股权,所以对企业拥有最终的实质控制权。另一种是某一家族为吸收外部投资,丧失了控制性股份,但仍牢牢地控制着企业, 形成实质性控制,即“低所有权———高控制权”模式。
  2.1 企业文化难以形成。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精神面貌、内心信念的集中体现,家族企业由于受家族内部关系的影响,企业文化难免带有很强的家族色彩,非家族成员很难融入其中,形成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2.2 难以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由于家族企业的文化难以形成,在激励制度上,只能跟金钱挂钩。因为钱是掌握在家族手中的,多奖少奖都由家族说了算,这样易走入每当提及奖励便想到钱的误区,而且家族企业激励机制的主观性随意性都较大,企业不注重满足管理人员其它方面的需求,不能够建立科学的激励体制。
  2.3 用人机制落后。主要表现在:1.用人重忠诚轻才干。2.用人没有长远的计划,一般不对员工进行培训,不参观学习、不进行实际考察。3.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他们总有替别人“打工”的感觉,不利于自身才能的充分发挥。
  2.4 企业家长的权利陷阱。企业“家长”一般很难接受从企业的至高位置上退下来的现实,因而不愿过早地进行权利的交接,让新的更有能力的人来接替他。企业“家长”还时常不能处理好分权和集权的关系,常造成“欲集不能,欲放不忍”的尴尬局面。

  其他参考资料: 家族式管理模式的缺陷辨析和突破
  论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的利弊
  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弊端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企业家族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参考资料:家族企业的分类及优缺点分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7
运营模式老旧,主要职位上的负责任都是亲戚,在管理上比较棘手,说谁轻了说谁重了,都会引起家族内部矛盾。大胆改革,尽量避免近亲就任高职,培养选取可以信联的合作伙伴,这样不论这个人做的号或者不好都可以去支配他,好了,继续留任,不好可以直接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