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为什么喜欢神化蜀国黑化魏国和吴国

败仗写成胜仗 别的的胜仗写成了蜀国的胜仗

因为那是罗贯中的爽文和意淫,比如演义中谋士的作用被夸大的厉害。况且,元末罗贯中在南部一个割据政权待过一段时间,那个政权的头子也自称吴王。罗贯中一身的报复没被赏识。幻想破灭后自然就觉得吴国瞎了狗眼小肚鸡肠。加上他本来就是北方人,就更看不惯南方人了。所以就幻想自己是诸葛亮来吹一波诸葛亮,他吹诸葛亮完全是某种意淫,类似当代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屌丝军迷幻想自己是总参谋地命海心的幻想如何征服周边邻国一个德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1
这估计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系吧。也许是他个人习惯也说不定。
我不再这里长篇大论什么的,我简单说说,看看你满意不。
就是蜀国是刘备建立的,刘备又是皇叔(虽然是不是有待考证)所以他自然代表了,当时正统。在古代的人是很看重忠君爱国的,自然像他这种知识分子,肯定也是深受这种观念影响,所以在老罗心中,蜀国就是正统。所以蜀国一直是老罗可以美化的对象。
其实三国里面,主要就是吴和魏。相信你懂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09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第3个回答  2012-05-21
两宋间市井社会的兴起,带来瓦舍勾栏的繁荣,很多故事被添油加醋说唱流传。

统治阶层对于曹操、孙权这样的实力派堤防严重,对于刘备这样的落魄宗室子弟重振祖业很是褒扬,特别是南宋,与蜀汉一样苟安偏地,需要反攻中原的精神支撑。元代时蒙古统治,科举不振,读书人如关汉卿都在谱曲做戏,蜀汉更成为遗老遗少的存放遗恨的精神家园。到明朝,经过无数艺术加工后的三国,被罗贯中复制粘贴编辑操作后,串烧流传,影响至今。

罗贯中很显然对自己的再加工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点击率和收视率的传播效应,他也顺应当时民意,强化了其中文学夸张的部分,比如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
第4个回答  2012-05-21
魏国的占天时,吴国占地利,而蜀国占人和。魏国曹操太奸诈,吴国有太保守。蜀国也是最传奇的一个国家,是最后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