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中性点经大电阻接地方式运行的优缺点?

希望哪位大侠能回答的专业一点,具体一点。感谢!

高电阻接地主要是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抑制弧光接地和谐振过电压,单相接地故障不立即跳闸,又不加重电气设备的绝缘负担,在应用中,至少应使IR=(1~1.5)IC(其中IR——阻性电流,IC——电容电流)。考虑到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宜限制在10A以下,以维持2h的运行条件,对于10kV配电网电容电流大于4~5A的网络,就不宜采用高电阻接地,因此大大限制了 这种接地方式的推广应用。
1. 适宜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的系统:
(1)6kV~35kV系统中接地电流规定值为IG≤10A;
(2)单相接地后不能立即清除故障而停电,否则会对工业企业造成废品、损坏机器设备、人身伤亡或释放出危害环境的物质,酿成火灾或爆炸;
(3)备有接地故障检测装置;
(4)由合格人员运行、维护。
2. 高电阻接地方式的特点:
(1)抑制单相接地过电压,消除大部分谐振现象;
(2)既能带故障短时间继续供电,又带故障检测和故障点定位;
(3)大量减少设备损坏,高电阻接地系统产生的小电流不致引发两相或三相短路,也不大可能在断流时引发为重燃,使设备损坏率大大降低;
(4)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低,减少人身伤害事故;
(5)简化保护设备,其保护仅有动作与报警;
(6)可装能耐受工频过电压,残压低的氧化锌避雷器。
3. 具有的优点:
(1)可以消除所内10kV侧各种原因引起的谐振过电压,包括其它消谐措施无法消除的断线谐振过电压;
(2)可以显著降低弧光接地过电压幅值;
(3)运行方式改变时,无需改变阻抗值。即运行方式改变时,电抗值无需更动,免去了消弧线圈必须更换分接头的操作
(4)由于高阻抗中电阻分量减少,有功损耗明显降低;
(5)由于高阻抗中有足够大的感性电流,此电流可以补偿网络对地电容电流,有利于电弧自熄;
(6)允许带接地装置故障长期运行,若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则必须跳开故障线路。
但是,这种接地方式也存在以下固有的缺点:
(1)在带故障运行时,电阻器上的消耗能量较大,需要装设风冷却装置;
(2)增大了接地故障时的接地电流,电弧自熄的问题没有解决。
高阻抗接地方式在美国发电机系统和工业电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系统故障电流有时限制在1~25A之间,通常是1~10A之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7
电力规程《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的规定如下:
18.2接地电阻
18.2.1 接地电阻应按下列技术条件选择和校验:
1 电压;2 正常运行电流;3 短时耐受电流及耐受时间;4 电阻值;5 频率;6 中性点位移电压。
18.2.2 接地电阻尚应按下列环境条件校验:
1 环境温度;2 日温差;3 相对湿度;4 污秽;5 海拔高度;6 地震烈度。
注:当在屋内使用时,可不校验2,4款;在屋外使用时,则不校验3款。
18.2.3 中性点电阻材质可选用金属、非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线性电阻。
18.2.4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可根据系统单相对地电容电流值来确定。当接地电容电流小于规定值时,可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当接地电容电流值大于规定值时,可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

电阻接地的目的和分类
1.电阻接地的目的
根据外国电网的运行经验,当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时,即使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也会由于对地电弧燃烧与熄灭的重复过程,使健全相的电位可能升高到破坏其绝缘水平,甚至形成相间短路故障。如果在中性点串联接入某一电阻器以后,泄放熄弧后半波的能量,则中性点电位降低,故障相的恢复电压上升速度也减慢,从而减少电弧重燃的可能性,抑制电网过电压的幅值。这一特点是电阻接地的主要目的,实际上是着眼于网络安全供电问题。
2 电阻接地系统的分类
按照美国ANSI和IEEE标准规定,电阻接地系统有高电阻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的区别。
(1) 高电阻接地系统
高电阻接地系统应符合零序电阻R0小于等于1/3wC0(C0为系统每相对地分布电容,微乏)准则。与高电阻接地配合的保护方案,通常是检测和报警,以下是高电阻接地方式必备的三点要求:
限制单相接地电流小于等于10A,限制暂态过电压在2.5倍相电压以下;不要求立即切除接地故障。
根据ANSI和lEEE标准,限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在10A以下,这是使系统接地后还可继续带故障运行的前提。从中也可以看出,当电网电容电流大于等于10A时,要对电流加以限制。
系统中的零序电阻R0应包括中性点电阻器电阻RN和故障点的过渡电阻Rd在内,而线路本身的阻抗可略去不计。
电阻的阻值选择如下:
RN = Ux/(0.5 ~ 1.0)Ic
(2) 低电阻接地系统
低电阻接地系统应符合零序电阻R0与其零序电抗X0之比大于等于2。其中X0是系统等值零序电抗。接地故障电流通常至少采用100A,其更多的应用电流值是200 ~ 1000A。低电阻接地系统应设置有选择性的、立即切除接地故障线路的保护装置。其电阻值选取应为该保护装置提供足够大的电流。由于系统中有着足够大的有功电流分量,该保护装置会可靠动作;限制暂态过电压在2.5倍相电压以下是第二项指标。该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间题,可按负荷的重要性采取相应措施,如双电源供电、自动重合闸、备自投等。对城网的中压系统,多采用网孔或环型供电方式来解决供电可靠性问题。为此,应装备配电自动化方面的全套设备,并保证在任何故障条件下均能可靠动作。
经电阻接地的系统要求避雷器适用在中性点不接地回路上。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额定值的选取应保证最大持续运行电压能力和一分钟暂态过电压能力都高于系统接地条件下的要求。
电阻的阻值选择如下:
RN = Ux/(2 ~ 3)

呵呵,复制过来的,比较专业了
说通俗一点,中性点接地的处理,是要和系统的保护相配合。由于35KV及以下不设置接地保护,所以中性点不接地,所以如果系统电容电流过大,会造成设备、电网的另两相电压升高,造成绝缘损害坏,这时可以设置中性点的间接接地,就包括高阻接地,消弧线圈接地,以限制系统电容电流,也就是限制单相接地时另两相电压的升高,避免设备的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