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理想人格

如题所述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应该是在健康人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理想人格除了应具备健康人格的一般特征外,还应有进取性(进取能力)、创造性(创造能力)、协调性(协调品格)三个精神要素的有机结合,具有若干优良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格模式。具体讲,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应具有以下十大特征:

1、远大理想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关心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有爱国之心、报国之举;追求新知,奋发成才;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富于开拓、创造、奉献精神。

2、高尚品德

关心集体,团结他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强烈的义务感和荣誉感、道德感;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间的利益关系;忠诚、正直、向上。

3、法纪观念

 知法、守纪,法纪观念强,能依法行事;自觉以法纪为准绳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自治、自律。

4、正确的民主思想

 具有反对特权的意识,凡事能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独断专行,不刚愎自用;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心胸豁达、自尊、宽厚、民主。

5、创新意识

 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开拓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创新,善于联想,富于想象,勇于探索和实践验证。

6、竞争意识

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主张公平竞争,而且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在挫折或失败面前,仍然保持进取和奋斗的精神。

7、自强精神

反对传统依赖心理,崇尚理性、自主、独立、自强。

8、具有效能感

没有自卑心理,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讲究效率,严谨守时,反对拖拉与敷衍塞责。

9、具有科学精神

尊重科学,崇尚真理,学习勤奋,精益求精;知识结构合理,思维方式科学,智能水准高;具有求实、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

10、具有健康体魄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情趣高雅;具有保障事业成功的精力与体力;乐观,开朗,健康。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模式应该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集多种优良品质于一身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格模式。

扩展资料

大学生理想人格形成,具有如下依据:

1、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自由和全面的,应该是身心与品德等得到全面的均衡发展。虽然每一个人都需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若干发展阶段,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具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素质。

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上,人都应该是完整而均衡地发展的,否则就是畸形的。而畸形的人格,于个人、于社会均有百害无一益,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格。

2、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社会文化依据

理想的人格,其本质即社会进步和发展所需要的人格。也就是说,只有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需要的人格,才是一个时期或一个时代的理想人格。当前,我国正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历史嬗变的大变革时期,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必须适应变革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需要。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大学生具有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具有市场效率、信息、人才等现代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等品质。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在人格素质上产生的必然结果。

另外,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格是社会文化在人格素质上积淀的结果,即有什么形态的文化,就会哺育出什么类型的人格。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趋向于协调性、整体性和内向超越;而西方文化则倾向于竞争性、个体性和外向超越。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东西文化的相互交流,今天的中国文化兼容性的特点明显增强。这反映在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上,则必将产生具有传统文化特征和现代文化特征交融汇聚的人格。

3、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身心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过程。人的一生,从生到死都要经历不同的人格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人格的需要和素质结构、水准均有不同的表现。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刻,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此时期,由于身心的发展与成熟,大学生已基本具备人格自我完善的能力与全面接受人格教育的能力。此外,由于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一部分,其自省能力、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观念更新速度快,因此,可以说,大学生有能力达到较高层次的人格素质水准。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当代大学生具有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弱等弱点,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素质的要求,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

一方面,应当对其提出全面的、略高于一般公民的人格素质要求;另一方面,还必须把这些要求建立在大学生人格的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否则,欲速则不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23
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理想人格,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需要,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
3. 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人。
4.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大学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5. 拓展人际交往能力: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大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协调,从而拓展人际交往能力。
6.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教育大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估,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7.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人格成长条件。
总之,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理想人格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期的积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共同努力。
第2个回答  2023-12-28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理想人格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提供多元发展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学术、艺术、体育等,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培养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
4. 强调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5.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创造一个尊重、包容、创新的校园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
6.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7. 鼓励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教育学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8. 关注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9. 强化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总之,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理想人格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教育方法,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为此做出贡献。
第3个回答  2023-11-18
1、远大理想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关心祖国富强、人民幸福;有爱国之心、报国之举;追求新知,奋发成才;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富于开拓、创造、奉献精神。

2、高尚品德

关心集体,团结他人;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有强烈的义务感和荣誉感、道德感;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间的利益关系;忠诚、正直、向上。

3、法纪观念

知法、守纪,法纪观念强,能依法行事;自觉以法纪为准绳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自治、自律。

4、正确的民主思想

具有反对特权的意识,凡事能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独断专行,不刚愎自用;尊重他人,平等待人,心胸豁达、自尊、宽厚、民主。

5、创新意识

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开拓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创新,善于联想,富于想象,勇于探索和实践验证。

6、竞争意识

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主张公平竞争,而且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在挫折或失败面前,仍然保持进取和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