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临场发言,怎样讲得有水平?

如题所述

在我们每天的工作中,即兴发言的场合,要远比能提前做准备的发言多得多。比如每周给部门开例会时要做总结、要给下属布置任务,再比如临时被老板盘问项目进展,或者在各种会上临时要你讲两句,等等。想要在如此高频的场合下说得精彩,最关键的就是,你要能为即兴发言快速搭出一个有逻辑的框架,让你说的话有条理、有水平。那怎么搭建出一个有逻辑的讲话结构?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个方法,叫“三点一线”法。什么意思呢?就是讲话的时候我们讲三点,而且这三点都在同一条逻辑线上。

讲三点,心理学上是有过研究和分析的,我们的大脑是比较容易记住三个点的。你想想看,要是说两点,会觉得你这段讲话有点单薄,说四点呢,好像又有点啰嗦了。

三点的论述,能帮你在表达形式上,把内容划分出一个很外显的逻辑结构。但说到这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讲三点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难,但关键在于那一线是怎么用逻辑串联的,这才决定了你发言的水平和精彩程度。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案例一:庆典发言

我的一个朋友,去参加合作方企业的五周年庆典,作为合作方代表,临时被主持人cue上台让发表感言。

他是这么说的:“首先,祝贺贵公司成立五周年,看到这五年贵司的发展历程,实感不易,也带给我很多启发;其次,要特别感谢刘总和他的团队在项目上的付出,也给予我们很多的支持与配合,让这个项目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最后,期待我们未来能有更多里程碑式的合作。”

听完这段话,你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没啥大毛病,还有意识地讲了三点呢,该表示祝贺和感谢的也都表示了,即兴发言嘛,说得过去。但是,也只是说得过去。如果你在现场,我猜你肯定不会觉得这个合作方发言很有水平,这些很官方的套话,也不会给观众留下什么特别的记忆。

那怎么说更好呢?来,我给你一个适合在庆典上即兴发言的万能公式,很简单,它的三点一线就是“过去-现在-未来”。

怎么用,我来给你解释一下。“过去”是讲什么?讲回忆。当然,是关于你和对方的回忆。“现在”,是讲当下的场景和你的想法、感受。那“未来”,其实就是一个祝福、期许。

还是刚刚那个庆典发言的场景,我让这位朋友用上“过去-现在-未来”,他就会这么说了:“今天特别高兴来参加贵司五周年庆,时间真的过得挺快的,还记得五年前,我第一次来和刘总谈业务的时候,那时候你们的办公地址还是在居民楼里的一个三居室,员工总共也就不到20人。五年时间,现在你们已经发展到有200多名员工,办公区也搬到了这么豪华的写字楼。虽然现在房子变大了,员工变多了,但我看到这五年你们始终没变的,是做产品的态度,始终敬畏产品,敬畏客户。未来,希望咱们除了这个项目,还能开创更多的合作,期待你们下一个五年巨变,咱们携手前行。”

不用我说,你肯定会觉得这一版发言,更能让人觉得言之有物,不假大空。为了你让你把“过去-现在-未来”这个公式用得更到位更自如,我来跟你说说,它到底好在哪。

首先,当你讲过去,那每个人的回忆可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这个回忆会跟这个场的主角发生关系,所以追光可以打到主角的身上,而不是听你以自我为中心的阐述。

再有就是,你做了一个“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变化越大,给大家的冲击力和画面感越强,别人的印象才会深。

这个公式很好用,哪怕是在一场婚礼上,要即兴说两句,不管是作为新人的朋友,还是父母、亲属,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比如,先回忆回忆自己和新人之间的故事,然后现在看到他俩喜结连理多么的开心,祝福未来他们怎样的幸福美满。你看,是不是所有庆典都能用。

案例二:激励团队

接下来咱们看第二个案例。

张总公司的一个新产品临近上线,工作量骤增。例会上,他宣布了未来两周的工作任务后,明显感觉下属有一些抵触情绪,甚至有人都开始小声抱怨了。

我相信,作为管理者,像这样要动员团队撸起袖子加油干,给员工鼓舞士气的场景,你也会经常遇到。

那在这个场景下的发言,我们的三点一线可以怎么搭呢?你可以用公式叫:“接情绪-给资源-促行动”。

你看,照着这个公式,张总上来应该先要接住员工的负面情绪,他可以说“我知道大家最近都很辛苦,压力也很大。但“我知道你们很辛苦”这句话够了吗?不够。怎么把情绪承接到位,能让别人能跟你共情,感受到你的真诚,是需要通过细节来体现的。比如说,“我看到前天小朱加班到凌晨三点,刚刚小王也是,饭吃一半就赶来开会了,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

你看,这才叫情绪接到位了。说了细节,你的员工,才真的感受到了你的诚意,因为你真的“看见”他们了。

那承接了情绪之后,你要安抚大家。怎么安抚呢?作为高管你得给资源啊。你可以说出当下碰到的困难是啥,比如:“你们的难处是缺人或者缺钱,或者哪一步很难推进。那好,缺人我去找 HR 要人,缺钱我从哪里哪里找钱,又或者哪个客户特别难搞,我带着你一起去拜访客户。”

你看,这叫给资源。

那在这个基础上,你再提出第三层的“促行动”,跟员工说“咱们一起加油干,努把力”的时候,他们才会真的愿意去行动。

案例三:分享经验

再来看一个咱们小班课的同学的案例。

第二期小班课有个同学,叫小杰。上个月,小杰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他的孩子这次考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邀请他上台分享一下经验。

小杰同学运用了三点一线“首先-其次-再次”进行了发言,但重点是啊,这一线的逻辑串联得非常漂亮,我跟你说说他是怎么说的。

他说,“首先,孩子的进步要感谢老师的教导。老师们都很负责,经常在班级群里发一些学习指导和日程参考,我们做家长的,只要配合好老师的教学安排就可以了。”

你看,这段话可是说到老师心坎儿里去了,在感谢了老师的同时,更是传递给其他家长这个信息:我们需要配合老师的安排。那家长能配合肯定是老师最想看到的啊。

其次,他又谈了谈自己的经验,说,我家孩子不喜欢上数学课,我是怎么培养他的数学兴趣的,比方说怎么鼓励,在家里营造什么样的环境等等。包括还分享了,说我知道大家辅导作业的时候都忍不住要发火,这都人之常情,但有时候还是可以通过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方法,稍微控制一下情绪。”

你看,这才是其他家长想听的,想听你的真实的经验分享,这才是有用的。

最后,他又小小地肯定了一下孩子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如何在学习上下功夫的。

你看,很巧妙的一个三点一线,通过“首先感谢老师、其次给家长分享干货、最后鼓励孩子”三点内容,把所有角色都照顾到了。

简短的一段发言,逻辑清楚,听众听着有条理;还对齐了老师和家长的目标,让在场所有人都满意,我只能感叹,小杰把我们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得真好啊!

案例四:招商引资

在我们口才课上,可不只小杰这么一个会活学活用的同学。记得有一节小班课,让大家模拟一场为成都“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的演讲,就有一个同学,他把“三点一线”巧妙地做了个变形,讲了四个点。那段发言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他是这么说的:

下面我从“依实住行”四个方面带你了解一下成都。

首先,“依”,是依托的依。成都依托了强大的技术产业优势,这里有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而且还是国家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

第二是“实”。这个“食”,不光是指成都是美食之都,还是实在的“实”。我们这次的招商引资项目,政府也是给到了像税收优惠、专项扶持等各种支持。

第三是“住”。相较一线城市,我们的住房成本低,员工落户、安家都没有很大的压力。

最后是“行”。成都交通运输很方便,门户枢纽四通八达,运输成本也很低。

你看,这段发言是不是很巧妙?这位同学用小班课上教的戴帽子的方法,给这四点巧妙地安了个“依实住行”的帽子。这四个字我们非常熟悉,这样的处理,一利于记忆,二利于传播。也让我们到现在都印象深刻。你看,发言有记忆点、有传播点,自然也就有了影响力。

好了,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案例。像这样的用“三点一线”法来搭逻辑、用各种公式来应对不同场景,在我们的课程中会有专门的一讲,带你详细拆解,以及通过小班课的实战训练,让管理者们回到职场后,能够轻松有条理地应对即兴发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