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发展的历史背景

如题所述

 导语:汉代经济比较繁荣,文化也比较发达,由于书写使用频繁的要求,隶书受到了重视,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隶书发展的历史背景,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隶书发展的历史背景
  隶属产生于秦代而兴盛于汉代。秦代隶书的形体笔画,我们只能从出土文物,如秦权、量器、诏板上窥见,它的结体还是像篆文那样属长方形,大小也较自由不拘,因此秦隶人们又称古隶书。《颜氏家训》中说:“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旁有铜涂镌铭二行,其书兼为古隶。”吾丘衍在《字源七辩》中也说:“秦隶书不为体势,即秦权量上刻字。”又如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千多枚竹简,就是十分典型的秦隶。

  西汉初年的隶书,仍沿用秦隶,从西汉遗留下来的铜器、简板上来看,与秦权量诏板大体相似。从新莽时期开始,隶书产生了重大的演变,在字体上产生了点画的波尾,与西汉初期无点画波尾的隶书显然不同,从而标志着隶书进入了成熟阶段。东汉中期,石刻渐多,如和帝永元(公元89—105年)间的石刻,点画波尾更为优美生动,结构趋向工稳偏平。特别是到了桓帝、灵帝时(公元147—189年)隶书日趋精美,笔势生动、结体多变、风格多样,成为汉隶的鼎盛期,这个时期所留传下的大量石刻,是汉隶艺术的精品,后者通常所说的汉隶大都是指这个时期的碑刻。

  汉代经济比较繁荣,文化也比较发达,由于书写使用频繁的要求,隶书受到了重视,这是因为隶属在使用书写时比篆书方便迅速。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卫恒在《四体书势》中也说:“秦即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从班固到卫恒都说由于官狱多事才使用隶书,这不是偶然的巧合。有着社会客观原因,即实际上是隶书已在民间通行,官狱事繁就不得不采用了,其关键原因就是在于隶书比篆书写要“捷”快简便。

  鲁迅先生曾说:“艺术由来在于致用。”正是由于致用使隶书大为普及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人们便考虑艺术审美的要求而使隶书日趋优美多姿,讲究字画的生动工稳,注重字形的美观变化,结构上产生了灵动秀逸的疏密俯仰之态,运笔上产生了婀娜遒丽的波磔之势,由秦隶的古朴而产生了汉隶的藻饰之美,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汉隶”。按字体的形态,汉隶也叫“八分”。清代翁方纲解释为:“八分之义,‘八’别也,言其字左右分别,若相背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