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善言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7

1. 日行一善 善言精选50句 文言翻译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 2、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易经》 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易经》 4、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5、上善若水。

——《老子》 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老子》 7、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8、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9、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尚书》 10、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11、吉人为善,惟日不足。

——《尚书》 12、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1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礼记》 14、善则称人,过则称己, *** 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15、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左传》 16、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论语》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18、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论语》 1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20、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21、善人者,人亦善之。

——《管仲》 22、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23、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 24、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25、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

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26、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27、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

——《吕氏春秋》 28、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29、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

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吕氏春秋》 30、积善成德。

——《荀子》 31、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32、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 33、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35、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宋)杨万里 36、锄一恶,长十善。

——《宋史》 37、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古语 38、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朱子家训》 39、百善孝为先。——《围炉夜话》 40、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

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围炉夜话》 41、见人行善,多方赞成。

见人过举,多方提醒, 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 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围炉夜话》 42、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围炉夜话》 43、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

——《围炉夜话》 44、教人以善莫过高。——《小窗幽记》 45、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

——《小窗幽记》 46、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小窗幽记》 47、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素 48、罗素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 ——卢梭 49、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奥勒利乌斯 50、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马克·吐温。

2. 染上君子 文言文 翻译

出自《后汉书·陈寔传》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译文: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收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3. “君子“一词在古文中的含义

1. [gentleman]∶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少欲。

2. [a man of noble character]∶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周容《芋老人传》

启功书法[1]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3. 对别人的尊称 [honorific title to thers],犹言先生。

君子书叙。——唐·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若 王约者贻仁宗之哲命者也。——四库全书《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卷二十四

4. 旧时妻对夫之称。

《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清 孙枝蔚《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5. 指 春秋 越国的君子军。

《国语·吴语》:“﹝越王﹞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齐所谓士。” 明 梁辰鱼《浣纱记·被擒》:“ 越王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太湖。”参见“君子军”。《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越王勾践闻吴王已出境,乃与范蠡计议,发习流二千人,俊士四万,君子六千人,从海道通江以袭吴。”

6. 美酒。

《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

7. 竹之雅号。

宋 苏辙《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君子竹”。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4. 君子作为文言文常用实词的翻译

君子 jūn zǐ

1. 对国君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例:《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2. 泛指才德出众的人。

例:《易·干》:「九三,君子终日干干。」

3. 旧时妻对夫之称。

例:《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4. 指春秋越国的君子军。

例:《国语•吴语》:「﹝越王﹞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5. 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

例:《武王伐纣平话》卷中:「姜尚问曰:‘君子,尔何姓?’」

6. 美酒。

例:《类说》卷四三引唐皇甫松《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觞醉人者为君子。」

7. 竹之雅号。

例:宋苏辙《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

5. 文言文《君子慎处》的译文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直焉

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之,代词,代前文的芝兰(鲍鱼)

是,不能单独解释,与以字一起,是以解释为:所以;因此

者,……的人。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6. 君子之过文言文解释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 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读解】

在“晋灵公不君”的故事中,士会劝晋灵公说:“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所谓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阳月亮暂时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样,但最终却掩不了太阳月亮的光辉。君子有过错也是同样的道理。有过错时,就像日食月食,暂时有污点,有阴影;一旦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辉又焕发了出来,仍然不失为君子的风度。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有地位的君子,也就是领导人来说,就像太阳、月亮一样,居于高处,并且大家都看惯了他光辉的形象,不像一般人,亮不亮没关系,反正也没人注意。居于高位的领导人一旦犯错误,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就像太阳、月亮一样,稍有有一点点黑,就被人们觉察到了,所以尤其需要谨慎,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当然,你一旦改正错误,那也很容易被大家发现,因为大家都仰望着你嘛。

以上两方面就是子贡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的意思。不过,孟 子认为,古代君子的过错的确如子贡所说,像日食月食一样,但他所处那个时代的所谓“君子”,却是将错就错,文过饰非,已完全没有“日食月食”的风度了。(《孟子·公孙五下》)

孟子距子贡的时代并不很遥远,而我们今天距孟子的时代却是远之又远。“君子”之过,是如日月之食让人仰望,还是将错就 错,文过饰非呢?

7. 《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道理,

为人要宽容别人,要给别人改正从新的机会.更要尊重别人。哪怕对方犯了错误也要给对方足够的尊严。对待别人犯的错误不应该一味的责罚,而应对之教导,使其能够从错误中走出来。

翻译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清楚详细的说明正确和错误两个方面,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年闹饥荒,人们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严肃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详细地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只要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这样做,是因为你的贫困。”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