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牛”来形容某件事物厉害、出众、不同一般?而不是“羊”、“猪”、“马”……之类?

如题。有什么典故来历吗?
一楼虽然解释的有理有据,但总感觉很牵强。而且印象中,“牛”或“牛×”这个词的出现要早于“街机时代”吧。。。

其实这是一句地方土语,发源于北方,全称是牛X,后字不雅,略去.
“牛B”一词来源于“You Win”

其实,这是一个不懂英语的误会。我们肯定都还记得小时候风靡全国的街机游戏吧,现在几乎已经绝迹了。但在那个时代真的让千百万中小学生为之着迷,为之疯狂,堪称一代经典。那时我上小学,我接触街机的时候,街机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了。记得当时有好多游戏,比如,街头霸王系列,圆桌武士,三国志,名将,等等,其中日本卡普通游戏公司90年推出的格斗游戏街头霸王(以下简称街霸)开创了格斗游戏的先河,94年之后推出的拳皇系列也是按着街霸的原理制作的,只是做的比街霸人物多,招数华丽,后来慢慢也火爆起来,这是后话。接着说街霸,当时的街霸非常火爆,游戏厅之必备,如果那个游戏厅的老板没有这款游戏,那他肯定倒闭。到处都是街霸的音乐,同学们耳濡目染,课余时间讨论的也是街霸的出招问题,也就在此时,一个新的形容词出现了。

玩过街霸的朋友都知道,街霸是三局两胜制,打赢一局就会有一个加分画面,电脑会随之说一句“You Win”,如果输了会说“You Lose”,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而且会正确的用英语发音,可是在当时,大多数玩家是中小学生,小学生没学过英语,中学生去游戏厅的大多学习不好,更别说英语了,再加上当时游戏公司做游戏的技术,硬件都有限,这个真人的英语发音做得很差,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只能听懂一个大概的发音,很像汉语的拼音“niu bi”。因为玩家打赢了会很兴奋,总是要表达一下内心的喜悦与爽快,就随着电脑的发音,含含糊糊的说出“niu bi”,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大体上能猜到是表示人物很厉害,很无敌,很帅的意思。大家都知道“B”字(不雅,略去汉字)在我国是古已有之的,而且是骂人的话,在当时是很多小混混的常用字(当然现在也是),经常配以其他字一起用,组成一个骂人的词,也许他们觉得这么骂很过瘾。这些小混混大多整天泡在游戏厅里玩街霸,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觉得很吊,时间一长,他们的技术也就练得越来越精湛,也就可以称得上是高手了,为了表达内心的满足感,当他们打赢的时候就会随着电脑说“niu bi”,说得很有自信,很清楚,模仿英语语气的汉语发音。

还有一个版本是“niu bi 二百”,那是因为如果玩家未中对手一招而取得胜利的话,电脑就会说“You Win Perfect”,这个Perfect 听起来很像二百。(小日本怎么做得游戏,发音太差了)

由于当时的游戏厅的太火爆,高手玩街霸的时候,旁边总是有很多观众或者说是学习者,高手打得精彩,观众看着也兴奋,也痛快,更多的是对高手的佩服,羡慕,甚至崇拜,为了表达这种感叹,他们也随之用同样的语气说出“niu bi”,久而久之,这个新词也就流行开来,也就随着游戏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起来,也有好多的版本,有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就在词前面加上了自己的词,比如真“niu bi” 等等,以此表示强烈的感叹。

最初是玩家之间用这个词来表示感叹,后来,其他人虽然不知道词的来历,但也默认了词的意思,也就可以用来交流,然后就像是流行似的一发不可收拾。因为“B”字毕竟不雅,所以在有的场合被人略去,只说一个“niu”字,也就有了现在的“很牛”这个感叹形容词。

套用一句鲁迅先生的名言:世上本没有“niu bi”一词,说得人多了,也就有了“niu bi”。

现在,niu bi 一词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成为了我们经常用的抒发感情的感叹形容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01
  街机游戏街霸中“YOU WIN”怎么听也不像牛B,“二百”也不会是perfect吧,虽然小日本儿发音差是众所皆知,可是这也差得十万八千里去了……

  我这里有一个版本,虽然是野史不可信,但也却是戏谑的民间来源:

  话说当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却不料出了个太平天国,把慈禧闹得鸡犬不宁.恰好英法几个国家也在趁机敲诈勒索,那慈禧一不作二不休竟然想出了“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之计。于是急急召集几个大使上殿,共同商讨如何对付太平军。

  那太平天国的洪秀全自创拜上帝教,号称圣子,又说自己的教徒刀枪不入,慈禧虽足不出宫,倒也有所耳闻。于是一上殿就问那英国大使额尔金:“据说贵国举国上下相信上帝,经常派人来我们这里传教,如今那太平天国也自称是上帝的子民,你们之间有什么瓜葛吗?”

  那额尔金在中国呆了十几年,早已经是个中国通,对官场上的东西自然也有所了解。眼见这慈禧把太平天国的事要往自己身上引,苗头不对,急忙答到:“We believe in God, but they don't. What they believed is a kind of new believe, it's not Catholicism.”

  却不料因为情急,额尔金说得快了,那翻译官没听清楚什么是“new believe”,又见慈禧正眼睁睁地等着自己翻译,要是说自己没听清楚,说不定老佛爷一生气,自己就人头不保,只好硬着头皮翻译成了“我们相信主,他们不相信;他们拜的是.. 是.......唔.... New Bee....., 他们不是天主教徒。”
  慈禧听了不禁皱眉:“这群乱党什么不好拜,却去拜什么牛B,实在是古怪~ ”"

  这时李鸿章在旁边参奏:“老佛爷有所不知,但凡乱党,必然有些旁门左道之士,作法惑众。之前义和团以黑狗血淋身,自称能避子弹便是一例。而如今长毛以拜牛B为风,想必是那牛B比黑狗血更厉害的缘故。”

  慈禧慨然感叹道“看来这牛B,果然厉害得紧啊!”

  以上略带戏说滋味,另外一个比较靠谱儿的说法是:

  牛b本义是吹牛皮、厉害、有本事等等,人们常把好说大话比作“吹牛”或“吹牛皮”,为什么不说“吹马”或其他呢?

  据传,在很久以前,黄河河套地区,既没有桥,也没有船。人们常用的水上交通工具是筏子。这种筏子大都是用牛皮制成的,人们便称之为“牛皮筏子”。

  “牛皮筏子”不是公用物,而是人们日常的家备交通工具。平时不用的时候,收放在家中;需用的时候,才往“牛皮筏子”里吹足气,使它能载人飘流于水面。

  “吹牛皮筏子”并不容易,是一件很费劲的事,一般都得几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吹胀一只牛皮筏子。所以,当时凡遇说大话的人,总有人以“好大的口气,简直可以吹胀一只牛皮筏子”的话来回敬。这样,“吹牛皮筏子”常常很自然地与“说大话”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吹牛皮筏子”竟变成了“说大话”的同义语。

  “吹牛皮筏子”又往往被省略称作“吹牛皮”或“吹牛”。显然,“吹牛皮”或“吹牛”说起来更为顺口。这样,作为“说大话”的同义语流传至今的也就不是“吹牛皮筏子”,而是“吹牛皮”或“吹牛”

  后来,为了进一步强化其贬义,将它连谐带讹地说成“吹牛B”或略作“牛B”;由于这最后一个字在书面上常用“×”来代替,所以,现在又有人把“吹牛”说成“牛叉”。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整理而成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01
牛是几个动物中最结实 最壮的
第3个回答  2008-02-01
终于明白了,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