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和音乐教育。

如题所述

【答案】: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
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礼乐制度是在西周时由周公初步制定,后人又不断增补后形成一种十分严格而又繁琐的制度。礼乐制度把上层社会的人分成许多等级,再依照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施的礼乐。如规定王使用的乐队可以排列在东西南北四方,诸侯可以排列三面,卿和大夫可以排列两面,士只可以排列一面。乐舞规模的大小也有规定,如王的乐舞队列可以有八行,每行八人,共六十四人;诸侯则可以六人一行,排六行,共三十六人,逐级递减。至于庶人是没有享受礼乐权利的,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周代制定了很繁琐的典礼,在贵族的政治、外交、军事和日常生活等方面有着各种礼节仪式,其中很多场面都有音乐配合。如“郊社”、“尝祭”、“食祭”、“乡射”、“王师大献”、“行军田役”等仪式、活动中都用音乐。与典礼相配合的具体音乐形式规定的也很严格,在某种典礼唱什么歌,演奏什么乐曲,甚至每一部分的调性都规定的十分细致。从音乐体裁看,当时已形成歌舞音乐、声乐(群唱、独唱)、器乐(合奏、独奏)等类别。礼乐制度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制的强盛时期,统治者为巩固阶级统治,大兴礼乐。与其宗法制度相应的教育制度达到了非常完善的程度。而由西周音乐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大批人才,在后来的“文化下移”中均成为重要角色。西周是我国古代礼乐教育勃兴的时期,与土地"国有制"和宗法分封制相适应,音乐教育形成了以官府为中心的、较为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这种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维系并巩固了西周贵族的统治,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并为后世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周代建立了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和第一所音乐学校,其教育制度十分完备。西周时期的音乐教育机构庞大,教学管理严格,传授的主要内容有乐德,乐语和乐舞,并有统一和严格的教学进度;受教育的人通过学习器乐,歌唱,乐舞等音乐技能,来实现对人的全面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