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的各个人的特点

如题所述

1、张良:沉稳机智,处事不惊,处事有方,知人知己,多谋善断。

张良说:“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他没有听从项伯的建议,而是把事情的始末告诉了刘邦,这说明张良是个重“义”的人,并且对刘邦忠心耿耿。

2、范增:越俎代庖,妄自尊大,骄横急躁,老谋深算等。

在劝阻项羽攻打刘邦时说“急击勿失”一方面表现出他深谋远虑,看出项羽的野心,但话语中却带有命令的口吻。还有在第三自然段宴会中,他在席上“说目项王,举玉玦以示之者三”,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

一方面看出他善于应变,老谋深算,但也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的影响,说明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范增献计,项羽先纳言后食言,关键时刻听信项伯游说之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

这说明在用人方面他不太善于会用人,而且刚愎自用,在对待人才方面,他任人唯亲,这在宴会中位置的座次上可看出。

3、樊哙:直率勇猛,忠心不二,粗中有细,粗犷豪放。

4、项庄:勇而无谋,笨桌无能(从它刺杀刘邦连项伯都打不过这个细节)。

5、项伯:徇情,泄密,糊涂蛋。

6、曹无伤:鲁莽草率(私自投奔项羽,卖主求荣可看出)。

扩展资料

《鸿门宴》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

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为《项羽本纪》。

项羽作为汉朝开创者刘邦的劲敌,曾与刘邦争夺天下,汉朝历代君主对项羽的态度多是贬大于褒。而司马迁却不同。扬雄《法言》云:“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

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爱奇”思想,不以成败论英雄,才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项羽形象。而鸿门宴是项羽一生成败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司马迁浓墨重彩地再现了这一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鸿门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