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和绝句怎么区分?基础概念是?

如题所述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是:律诗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诗。

1、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例: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例: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6
律诗和绝句的关系:
1、共同点:律诗和绝句都是格律诗。所谓格律,就是在声韵上有固定的模式和一定的规范。
(1)讲平仄,在声韵声调上有音乐的节奏和美感。比如哪个地方要用平声字(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一、二声调,用A表示。但是古汉语与现在略与不同),哪些地方该用仄声(可粗略视为现代汉语拼音第三、四声调,用B表示。但是古汉语与今也略有不同,还有古语中有入声,用C表示。今普通话则无)。
举个例子来说。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声调上看:
BB/AAA/BB,CA/BBB/AA。AA/AB/AA/B,AB/AA/BB/A。可以两字或三字划出一个音块来,而且音块相互交替。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如果换成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蜀相》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BB/AAA/BA,BA/BBC/AA。AA/CB/BA/B,CC/AA/AB/A。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AB/AAA/BB,BA/BBC/AA。CA/BC/AA/B,AB/AA/BB/A。
注:除了一二声用A表示,三四声用B表示,注有C的是古入声字,属于仄声,今则无。
这里讲得有点深了,不必在意,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格律。以上讲的只是一个模式的格律,格律按以上这种两字或三字的音块彼此交替,有的地方可以通融,有的地方必须遵循,不能随意变动,否则就不合规范。
2、两者的区别:
先认识一下绝句和律诗的基本结构: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首有四行(四句)。逗句也算一句,与今之语法不同。
律诗: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首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颔联(要求对仗)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颈联(要求对仗)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尾联
一首有八句。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颔、颈、尾(末)联。
(1)行数句数。上的区别:简单的看,
绝句是每首四句。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如每句五个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有七个字就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这两种出现的较多,当然也有每句六个字,八个字的,数量极少。
律诗是每首八句。同绝句一样,每句几字就是几言律诗,可以简称几律。
(2)格律上的区别。因为句数不一样,所以导致格律上也有稍微的区别。
(3)对仗要求的区别。绝句不一定要对仗对偶,也就是没有严格规定,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综合上边所说的:律诗和绝句的共同点是:都是格律诗。
最简单直观地区别是:律诗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诗。
第2个回答  2019-04-28
律诗 8句 绝句 4句
第3个回答  2020-01-17
第4个回答  2018-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