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介壳虫?

如题所述

介壳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40多种为害苗木。主要有:桑白蚧、草鞋蚧、梨圆蚧、紫薇绒蚧、吹绵蚧、白盾蚧、轮盾蚧、球坚蚧等。其为害性极强,尤其是植株密集时。
防治方法有:
①检疫措施 蚧虫本身不活动或活动性差,自身传播能力有限,但易随苗木的调运与交换传播。所以检疫尤为重要。
②栽培技术防治 适当轮作;彻底清理苗圃地残枝落叶;合理疏枝,通风透光;修剪虫枝,集中烧毁;用软刷等进行人工机械清除;或用抹布蘸煤油抹杀。
③药剂防治 大量发生时,可在冬季喷施1次10~15倍的松脂合剂,消灭越冬代雌虫;春季发芽前,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越冬代幼虫;初孵化的幼虫,在早春树根周围土面喷洒杀虫剂,如西维因、辛硫磷等,树体上的若虫可喷洒氧化乐果、马拉硫磷、敌敌畏、杀螟松等。
④保护天敌 保护部分瓢虫、蚜小蜂、跳小蜂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1

介壳虫是同翅目,蚧总科昆虫的总称。根据蚧虫网(Scalenet,2014)的统计,现已被描述的介壳虫种类超过7500种[1]  。大多数种类虫体上备有蜡质分泌物,形如介壳,介壳虫也因此而得名。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此外,介壳虫的分泌物还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常见的有吹绵蚧、樟蚌圆盾蚧、糠片蚧、朝鲜球坚蚧、桑白蚧、康氏粉蚧、扶桑绵粉蚧等。

雌虫无翅,足和触角均退化;雄虫有一对柔翅,足和触角发达,刺吸式口器。体外被有蜡质介壳。卵通常埋在蜡丝块中、雌体下或雌虫分泌的介壳下。每一种的宿主植物有一定的范围。侵袭植物的根、树皮、叶、枝或果实。主要害虫有梨圆蚧(San Jose scale)、蛎盾蚧(oystershell scale)、皮屑长蚧、桔紫蛎蚧和红圆蚧。洋红虫、紫胶蚧和地珠有经济价值。

介壳虫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为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烟病。

生殖方式

介壳虫的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2种,多数种类进行两性生殖,即通过雌雄成虫交配繁殖后代,如梨圆蚧等营两性生殖,雌虫不经雄虫交配不能产卵;有的介壳虫如朝鲜球坚蜡蚧Didesmococcus koreanus Borchs雌虫必须经数次交配,才能进行繁殖;也有不少种类至今还没有发现过雄虫,营孤雌生殖,如褐盔蜡蚧Partheno1ecanium corni Bouche仅在寄生危害李树时,才有少数雄虫分化出来。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Maskell则是两性和孤雌生殖均有。

卵生胎生

介壳虫一般以产卵繁殖为主,也有胎生;如梨圆蚧在产卵过程中,由于卵的发育速度较快,在母体的输卵管中已经孵出,因而产下的是若虫,这种胎生实际上是卵胎生。多数介壳虫产的卵须经l~2周方能孵化。

介壳虫的产卵方式独特。盾蚧产卵于介壳下,随着产卵,虫体向介壳头端收缩,腾出空间用于贮存卵;许多蜡蚧则产卵于身体下面,随着产卵进行腹面体壁逐渐向内凹陷,空出位置贮存卵;粉蚧、硕蚧等产卵时,往往分泌白色棉花状的卵袋。

生殖力

介壳虫种间生殖力差别很大。如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Shinji最多可产卵9000余粒,而柿绒蚧Acanthococcus kaki Kuwana最多只产卵300粒。通常介壳虫能产卵数百粒,产卵数量的多少与气候和营养条件等也有较大关系。

第2个回答  2008-01-23
介壳虫
介壳虫scale insect

昆虫纲,同翅目,盾蚧科。

盾介壳虫具有蜡腺,因此能分泌蜡质介壳,雌虫无眼,无脚,亦无触角。雄虫则具发达之脚,触角及翅,营孤雌或两性生殖,部分种类是重要害虫。通常是在植物之叶或茎上吸汁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盾介壳虫是介壳虫类中最大的科,雌雄都有扁平的卵形躯体,有腊质介壳,介壳形状因种而异。常见的外型有圆形、椭圆形、线形或牡蛎形。幼虫具短脚,幼龄可移动觅食,稍长则脚退化,营固着生活。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壳虫等。此外,介壳虫的分泌物还可引起煤烟病。

介壳虫是一类小型昆虫,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体。雌虫无翅,雄虫有1对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介壳虫是花卉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成虫、若虫以针状口器插入花卉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

介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营固定生活,即形成介壳。介壳虫抗药能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体内,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

常见种类:有吹绵蚧、樟蚌圆盾蚧、糠片蚧、朝鲜球坚蚧、桑白蚧、康氏粉蚧等6种。

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

加强植物检疫:在自然情况下,介壳虫活动性小,其自身传播扩散能力有限,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生产的发展,花卉交换、调运频繁,人为和远距离传播病虫害的机会日益增多。检疫工作规定花卉不带危险性病虫(含各种繁殖材料)方可运输。如发现病虫,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消灭,防止进一步传播扩散。

人工防治:在栽培花卉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别枝条或叶片有介壳虫,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要求刷净、剪净、集中烧毁,切勿乱扔。

药剂防治:根据介壳虫的各种发生情况,在若虫盛期喷药。因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500倍液,或255亚胺硫磷1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3000倍液,喷雾。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寄生盾蚧的金黄蚜小蜂、软蚧蚜小蜂、红点唇瓢虫等都是有效天敌,可以用来控制介壳虫的危害,应加以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花卉介壳虫的防治

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为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受为害的花卉有米兰、茉莉、山茶、含笑等。防治的办法有:

①用白酒兑水,比例为1:2 。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介壳虫在春季室温7 ℃ 时,便开始活动。可在4 月中浇一次,此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浇一次,连续4 次见效。

② 用食醋(米醋)50 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的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发亮。

③ 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就能把介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如用酒精擦拭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介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都彻底杀灭掉,第二年很少发现有介壳虫的为害,此法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④ 用柴油、洗衣粉、水按 10:0.6:6 的比例调成母液,此时母液含60% ,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含油30% 药液后,对米兰、金桔、苏铁上介壳虫仔细喷洒。一周后,介壳虫大部分由原来新鲜橙色变成干瘪状态,说明此法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45501.htm

第3个回答  2008-01-23
介壳虫是一类小型昆虫,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体。雌虫无翅,雄虫有1对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介壳虫是花卉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成虫、若虫以针状口器插入花卉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
第4个回答  2016-12-12

大多数种类虫体上备有蜡质分泌物,形如介壳,介壳虫也因此而得名。介壳虫是花卉和果树上最常见的害虫,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枝条凋萎或全株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