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两个基本矛盾及运动规律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如题所述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在当前,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就是要敏锐地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中是极为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痛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变为对抗性的,全局的矛盾。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28
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与中国新的发展实践有机结合的崭新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任何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想法和做法,任何骄傲自满、盲目乐观、放松懈怠的...
第2个回答  2012-06-28
矛盾的关系是对立最终统一的!
第3个回答  2012-06-27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一矛盾运动遵循的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这要求我们:改革和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合的部分,使之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合,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这一运动遵循的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这要求我们:
改革和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合,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