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的意思及用法

如题所述

读音  ɡāi xià zhī wéi
原文  垓下6之围
  司马迁《史记》
  项王军壁7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8,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9;骏马名骓10,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11,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12!”歌数阕13,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14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15,麾下16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17溃围18南出,驰走。平明19,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20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21,迷失道,问一田父22,田父绐23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24,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25不得脱26,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Ž矣,身27七十余战,所当者28破,所击者服,未尝29败北30,遂霸有天下。然今卒31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32决死,愿为诸君快战33,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34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35。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36山东37为三处38。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39,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40侯41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42而叱43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44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45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46。乌江亭长47舣48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Œ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49江东父兄怜而王我50,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51。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52,顾53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54乎?”马童面之55,指王翳56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57。”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58。
  ……
  太史公59曰:吾闻之周生60曰:“舜目盖61重瞳子62”,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63邪?何兴之暴64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65,乘执起陇亩66之中,三年,遂将67五诸侯68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69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70,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71,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72。自矜73功伐74,奋其私智75而不师古76,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77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78。乃引79“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译文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天不利兮骓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对面细看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征求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五人到一块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因此,把项羽的土地分成五块: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
  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瞳子。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为什么发迹得这样突然呢!秦朝失却了能治国的政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仍然不能觉悟不能自责,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他却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非常荒谬的吗?
古今异义及部分注释  1) 地方: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千里)
  2) 逝:奔驰 时不利兮骓不逝
  3) 岁:年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4) 怜:同情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5) 被:遭受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6) 垓下:地名,在今安徽灵璧东南。
  7) 壁:营垒;此处用作动词,即在.......扎营。
  8) 四面皆楚歌:四面八方都响起用楚方言所唱的歌曲。喻指楚人多已降汉。
  9) 幸从:得到宠爱,跟随在项羽身边。
  10) 骓(zhuī):毛色黑白相间的马。这里是以毛色为马命名。
  11) 慷概:悲愤激昂。
  12) 奈若何:将你怎么办。若,你。
  13) 数阕(què):好几遍。乐曲终止叫阕。
  14) 莫:没有人。
  15) 骑(jì):名词,一人一马为一骑。
  16) 麾下:部下。
  17) 直夜:当夜。直,介词,当……得时候。 
  18) 溃围:突破重围。
  19) 平明:天亮时。
  20) 骑能属者:能跟从而来的骑兵。 属,随从。
  21) 阴陵:秦时地名,在今安徽定远县西北。
  22) 田父:农夫
  23) 绐(dài):古同“诒”,欺骗、诈骗。
  24) 东城:秦时地名,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
  25) 度(duó):揣测,估计。
  26) 脱:脱身。
  27) 身:亲身参加。
  28) 所当者:所遇到的敌方。
  29) 尝:曾。
  30) 败北:战败,败走。
  31) 卒:最终。
  32) 固:必,一定。
  33) 快战: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34) 刈(yì):割,砍。
  35) 四向:向着四面。
  36) 期:约定。
  37) 山东:山的东面。
  38) 为三处:意谓分三处集合。
  39) 披靡:如草随风而倒,形容惊溃散乱的样子。
  40) 赤泉:地名,在今河南淅川西。
  41) 赤泉侯:汉将杨喜,因破项羽有功,封赤泉侯。
  42) 瞋(chēn)目:瞪大眼睛。
  43) 叱(chì):大声呵斥。
  44) 辟易:倒退。
  45) 伏:同“服”,心服。
  46) 乌江:即今安徽和县东北之乌江浦。
  47) 亭长:乡官。秦,汉时制度,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
  48) 舣(yǐ):移船靠岸。
  49) 纵:即使。
  50) 王我:拥护我为王。
  51) 长者:性情谨厚的人。
  52) 创:创伤。
  53) 顾:回头看。
  54) 故人:旧相识。吕马童系项羽旧部,后背楚投汉。
  55) 面之:面对着项王。
  56) 指王翳:把项王指给王翳看。
  57) 吾为若德:我给你个好处。
  58) 涅阳侯:同上面的中水侯、杜衍侯、赤泉侯、吴防侯,都是封号。涅阳,在今河南镇平南。中水,在今河北献县西北。杜衍,在今河南南阳西南。赤泉,见上。吴防,在今河南遂平。
  59) 太史公:即太史令,司马迁自称。《史记》每篇传记文后均设“太史公曰”一段文字,以抒发他对传主一生行事、遭遇的总结性意见。
  60) 周生:周先生,汉时儒者,名不详。
  61) 盖:表推测,“或许是”、“可能是”之意。
  62) 重瞳子:旧说指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
  63) 苗裔:后代。
  64) 暴:骤然,突然。
  65) 尺寸:尺寸之地,指极少的封地。
  66) 陇亩:田野,指民间。
  67) 将:率领。
  68) 五诸侯:齐、赵、汉、魏、燕五国。此处泛指楚以外的各路义军。
  69) 政:政令。
  70) 不终:没取得较长远的好结果。
  71) 背关怀楚:项羽之叔项梁起兵时,立楚王后代熊心为怀王,灭秦后项羽尊其为义帝。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徙义帝往长沙郴县,并密令于途中杀之。
  72) 难矣:意思是说,相遇在这种情况下还想成大事,那就太困难了。
  73) 自矜:自夸,自负。
  74) 攻伐:指武力征伐之功业。
  75) 私智:一己之能。
  76) 师古:以古代成功立业的帝王之师。
  77) 经营:治理,整顿。
  78) 过矣: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79) 引:援引,以........为理由。
通假字  1. 通假字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通“服”,佩服
  2. 马童面之 面通“湎”,面向
  3.逝:通“驰”(chi) ,奔驰的意思,乃根据司马迁陕西的方言所替代本文通假字。奔驰,项羽坐骑骓马日行千里,为项羽称霸数年立下汗马功劳,乃是马中极品。
  4.骓:通“追”意思速度极快,骓:愿意为毛色相间的青马,但本文中所包含的意思有两种,故通“追”,良马的速度快到极点。这也是陕西的方言所替代本文通假字的原因。
特殊句式倒装句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籍独不愧于心乎?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被动句  :以故汉追及之。
  然今卒困于此。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判断句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 垓下之围
  东渡乌江
介词后置  :然今卒困于此
  籍独不愧于心乎
  宾语前置:我何渡为
定语后置  :摩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骑从”是中心词“壮士”的定语)
  骑能属者百余人。(定语后置句,“能属”是中心词“骑”的定语)
  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句,“追”是中心词“骑”的定语)
常用实词,虚词  : 骑能属者百余人
  项王乃引兵而东
  未尝败北
  期山东为三处
  汉军皆披靡
  籍独不愧于心乎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持短兵接战
  固定格式:奈何 奈……何 何如 无以 何……为
项羽介绍  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我难得欣赏的古人之一。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试问:如果,不是他对刘邦绝对的信任,又怎么会有机会给刘邦的暗渡陈仓?当时,项羽已算是夺下秦朝的天下,当时,若是他听范增的话,杀了刘邦,又怎会有后来的刘邦?项羽就是项羽,他为人爽直,暗箭伤人是他所不屑的。
  虞姬,是项羽的唯一,也是他的挚爱。到后来,虞姬在项羽的帐内,听到四面楚歌,以为已经被刘邦的军队包围,为了不拖累项羽,自刎于帐内。记得一位姐姐对我说过,如果他是霸王,绝不会让自己深爱的女人为他而死。可历史总是残酷的,我想,就算当时能杀出重围,双双到乌江边上,必也会双双殉情。虞姬又怎么割舍得对项羽得情和一份承诺?有人说虞姬是幸福的女人,因为项羽不是皇,所以,她不用与后宫三千争宠,不会在年老色衰之际感叹“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说,不会得,因为,项羽是当不上皇帝的,就算他现在登上了皇位,以他的秉性,必然不会怀疑他的臣子会有作乱之心,万一乱臣贼子在外皇袍加身,他想来也是不信,必定会稀里糊涂的丢了皇位。错就错在他不应该生在乱世。
  最后一幕,就好像放电影那样清晰。项羽的乌骓马被擒住,忠心如它,不甘事二主,跃入乌江。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上,喷薄而出的鲜血映红了乌江。至今似乎还能听见项羽苍凉的唱道:时不利于兮,骓不失,骓不失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定格在那一刻。“时不利于兮……”
文学积累司马迁  西汉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前87?),字子长,他的《史记》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五十多万字。
  司马迁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现实公正的批判精神。他的进步思想在《史记》中从四个方面得以体现: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对汉代最高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讽刺;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封建暴政的反抗;热情赞扬和肯定了一系列下层人物;描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
《史记》  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司马迁竭力做到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这样既写活了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他还非常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
  《史记》的叙事简明生动,尤其是富有戏剧性场景的描写,更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
  司马迁极少用排比铺张的骈文,而形成了自己朴素简炼、通俗流畅,既疏缓从容、庄谐有致,又富于变化的语言风格。《史记》的语言历来被奉为“古文”的最高成就。
赏析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悲剧性英雄形象,并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展现了秦汉之际错综复杂的社会变革。
  《垓下之围》自《项羽本纪》的最后一部分。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中最主要的是选择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场面),具体描述项羽既是一位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更是一位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悲剧英雄。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作者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情深无奈的侠骨柔肠。东城突围中,项羽虽兵剩无几,却能连斩数将,展露了其勇冠三军、力挫群雄的勇猛英姿。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展现了他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这三个场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了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达到了呼之欲出的程度。本篇还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丝毫没有杂乱之感。作者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突围快战,高潮迭起,情节连接紧密,过渡自然,结构浑成,气势磅礴。 篇末的“太史公曰”,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过程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充分肯定了他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批评了他自矜武力以经营天下的错误,对他的失败给予了惋惜与同情。作者的评价公允深刻,而且寓有作者的身世感,使项羽这个悲剧人物形象具备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本篇在塑造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最主要的是选择最能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的事件来展开具体的描述,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展示人物的命运与人物的性格特征。《垓下之围》主要写了三个事件:垓下绝唱、东城快战、乌江自刎。当项羽大军被围垓下,军情何等急迫!作者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唯有如此描写,才能表现出项羽一腔怒愤与英雄失路托身无所的悲情。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为了证实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他赌注似地为部下表演“快战”,斩将搴旗,再现当年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的英姿,然而描写已多是突出其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的特征了。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宁死不辱,体现了他知耻不苟活却又自暴自弃的性格特征。至于以自己的坐骑赠亭长,将自己的首级送故人,则进一步突出了他慷慨豪爽重义气的风度。
再续垓下之围  话说项王被围于垓下,项王突围,至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垓下之围的资料图片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王言此,其坐骑骓因与战数年,心心相通长嘶一声,项王亦与骓通,遂闻其言。骓曰:“非也,非也。所谓‘天无决人之路’,故王之‘天之亡我’非也;王率布衣之众,崛起江东,今为他人暗算,故一败涂地,此臣等知也,故王之‘无面目见江东父兄’非也。”
  项王曰:“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子曰:‘只齿近乎勇’寡人力拔山兮气盖世,怎能无耻?”
  骓曰:“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此为荣辱也,故王之为非耻辱也,遂王不必自愧于心。”
  项王曰:“纵吾可渡至江东,然沛之军非小弱也,吾怎亡乎?”
  骓曰:“王何不自信,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况王有盖世之勇,
  何愁再起东山?江东之地,方千里,众数十万,若复率数千之众,楚室可兴也。”
  项王闻此言,豁然开朗,遂渡江。
  舟至,项王笑曰:“幸自信,再三十载亦为勇士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3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第2个回答  2012-07-03
译文

汉四年(前203年)楚汉鸿沟划界后,项羽领兵东归,刘邦也欲西还。这时张良、陈平对汉王说:“汉有天下大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这正是天亡楚国之时。今若勿击,真所谓‘养虎遗患’。”刘邦听从。
汉五年,刘邦一面派使者联络各地诸侯王,约定共同灭楚,一面亲自率军追击项羽。十二月,项羽败逃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瞳子。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为什么发迹得这样突然呢!秦朝失却了能治国的政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仍然不能觉悟不能自责,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他却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非常荒谬的吗?
即:自己已经到了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