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高人帮我把下面一段古文翻译成白话文。

李虚中病逝后, 李贺邀请韩愈为李虚中撰写墓志铭:《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

  附一,《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

  其十一世祖冲,贵显拓跋世。父恽,河南温县尉,娶陈留太守薛江童女,生六子,君最后生,爱于其父母。年少长, 喜学,学无所不通,最深于五行书。 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推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百不失一二。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者就传其法,初若可取,卒然失之。星官历翁,莫能与其校得失。进士及第,试书判入等,补秘书正字,母丧去官。卒丧,压太子校书。河南尹奏疏授伊阙尉,佐水陆运事。故宰相郑公余庆,继尹河南,以公为运佐如初。宰相武公元衡之出剑南,奏夺为观察推官,授监察御史。未几,御史台疏,言行能高,不宜用外府,即诏为真御史。半岁,分部东都台,迁殿中侍御史。元和八年四月,诏征,既至,宰相欲白以为起居舍人。经一月,疽发背,六月乙酉卒,年五十二。其年十月戊申,葬河南洛阳县,距其祖渑池令府君侨墓十里。昆弟六人,先君而殁者四人。其一人尝为郑之荥泽尉,信道士长生不死之说,既去官,绝不营人事。故四门之寡妻孤孩,与荥泽之妻子,衣食百须,皆由君出。自初为伊阙尉,佐河南水陆运使,换两使,经七年不去,所以为供给教养者。及由蜀来,辈类御史皆乐在朝廷进取,君独念寡稚,求分司东出。呜呼,其仁哉!君亦好道士说,于蜀得秘方,能以水银为黄金,服之冀果不死。将疾,谓其友卫中行大受、韩愈退之曰:“吾梦大山裂,流出赤黄物如金。左人曰,是所请大还者,今三矣。”君既殁,愈追占其梦曰:“山者艮,艮为背,裂而流赤黄,疽象也。大还者,大归也。其告之矣。”妻范阳卢氏,郑滑节度使兼御史大夫群之女。与君合德,亲戚无退一言。男三人,长曰初,协律;次曰彪;其幼曰还,适三岁。女子九人。铭曰:不赢其躬,以尚其后人。

李虚中的十一世祖李冲,在拓跋氏(北魏)时候很显贵。父亲李恽,在河南温县做县尉,娶陈留太守薛江童的女而,生了六个儿子,李虚中是最后生的(最小的儿子),受到父母的疼爱。稍微长大一些, 喜欢学习,学习没有不精通的,对五行研究最为精深。 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推断人的生死祸福,准确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九。他的学说汪洋恣肆,深奥,关节开解,万端千绪,参错重出。学习的人传习他的方法,起初好像可以学习,最后却学不来。星官历翁,没有人能和他校量谁得谁失。考中进士,试书判入等,授予秘书正字的官职,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守丧完毕,又担任太子校书。河南县令写奏章又被授予伊阙县尉,帮助水陆运输的事。原来的宰相郑余庆,继任河南尹,让李虚中像原来一样帮助运输。宰相武元衡到剑南,上奏削去观察推官一职,授予监察御史。不久,御史台上疏,认为他品行能力高,不应该在外为官,就下诏让他担任御史。半年后,分部东都台,升迁做殿中侍御史。元和八年四月,皇帝下诏征他如今,来了之后,宰相想上奏让他做起居舍人。过了一月,疽病发于背,六月乙酉死,死时年五十二。追问

非常感谢:请把后一段通俗点翻译一下。

追答

这一年十月戊申这一天,安葬在河南洛阳县,距他的祖先渑池县令府君李侨墓十里。有兄弟六人,比他早逝的有四人。其中一个兄弟曾经担任过郑()的荥泽县县尉,相信道士长生不死的说法,就辞去官职,再不管理人间世事。所以四家的寡妻孤孩,和曾担任荥泽县令兄弟的妻子,吃穿及一切生活所需,都有他供给。从他最初担任伊阙尉,到担任河南水陆转运使,换两个主管,而他连续七年没有去职,是因为要供给寡妻孤孩并教育孩子们。从蜀地到京城来的,御史一类的都在朝廷(京城)谋取职位,只有他挂念孤儿寡母,请求在外为官。唉,真是仁义之人啊!他也洗好道士的长生不老之说,在蜀地得道一秘方,能把水银变为黄金,服用之后希望不死。生病之前,对他的朋友卫中行(人名)大受(字)、韩愈(名)退之(字)说:“我梦见大山崩裂,流出赤黄色的东西像金子一样。左边一个人说,这是请你回去,这已经三次了。”他死之后,韩愈(我)占卜他的梦说:“山是在八卦为艮,艮在身体为背,破裂流出赤黄的东西,疽病的征兆。大还,就是大归的意思。他的梦已经告诉他了。”他的妻子是范阳卢氏,郑滑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卢群的女儿。和他结婚后,家人没有人说一句不满意的话。有男三人,大儿子叫李初,协律;老二叫李彪;最小的叫李还,刚三岁。女儿九人。墓志铭曰:不赢其躬,以尚其后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