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明治维新的问题 专家进 谢谢

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 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世界强国。
那么明治维新有 加强中央集权 这一条 这个中央集权指的是谁的权利?内阁还是天皇?
如果是内阁 那么天皇的权利是不是被削弱了呢?封建国家天皇的权利明显要比君主立宪国家的天皇权利大 那么明治天皇岂不是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如果是巩固了天皇的权利 那么那就应该是封建集权而不是君主立宪了啊,那么日本现在的政治制度从合而来?

这段历史不是很懂 寻求达人解答 谢谢。。。。

首先说下“加强中央集权”这一条,这里的权利是政治权利。那么的我认为在明治维新后的当时中央集权表面是上加强的是天皇的权利。明确了废除幕府和摂政・関白并确立了天皇亲政。但实际却是加强内阁的权利,在天皇下设置総裁・议定・参与三职。并逐渐建立了各个行政机构。就可以充分说明这点。

有关“有关天皇放弃自己权利”的疑问。不论是哪种政体,说话的永远的是拥有实力(军事,经济,政治)的一方。当初明治维新时天皇才只有15岁左右,但作为日本从古至今的精神象征是不可以废除的。(这和中国有些不同,中国老百姓对皇帝大多有的只有畏惧而不是敬畏,对改朝换代一般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而在日本,战国或是幕末时期,各个藩不论怎么征战,争夺的也只是“官位”而不是“皇位”,由此可见一斑。也没听说有哪个日本诸侯说要自己“称皇”的。在日本“皇权”根深蒂固。包括明治维新,真正掌握实权的并不是天皇。在我看来更像是内阁在胁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又可以说明治维新的君主立宪其实是向议会制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

虽然木戸孝允从明治维新初就已经提出了要开设议会,但是当时的官制改革,民生及,国民教育尚未完善,没有稳固的基础。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中一直维持着以大久保利通为中心的“有司专制”以及以萨长藩阀为官僚中心的改革制度。但随着自由民权运动及各体制的日益完善,在1881年就有了“国会开设之诏”,同时以议会制度为前提,伊藤博文等人正式开始起草宪法,并为了审议宪法而设立了枢密院。
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公布,第二年就设立了帝国一会,从此也成为了亚洲第一个从君主立宪制向议会制民主主义国家转变的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1
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建立“华族”制度以维护旧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并把维新功臣、财阀列入华族,培植特权阶层;在经济上扶植带封建性的财阀和寄生地主;在意识形态上宣扬神道、皇道、儒学,并引进德国唯心主义哲学。1882年发布《军人敕谕》,鼓吹武士道 。1890 年发布《 教育敕语》,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经过明治维新,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财阀紧密勾结的萨摩、长州等强藩出身的军阀、官僚贵族长期把持政柄,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过程中推行“藩阀政治”。19世纪70~80年代,日本发生了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通过暴力镇压和政治分化瓦解了这一运动,并于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开设国会,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
由此可知天皇的象征作用被无限的扩大了,但是实权却被削减了不少。
第2个回答  2007-12-01
随便说一下,不一定正确
1865年底,日本局势混乱,不久,天皇驾崩,由皇太子睦仁即位,他就是明治天皇,当时他不满15岁。

15岁的孩子照例还少不更事,可是,明治既有智慧,又有胆略,他不愿当一个傀儡皇帝,他愿意与倒幕势力合作,于是,1867年下了一道密诏,派一个老臣带兵去讨伐握着实权的德川幕府。

在以前的几百年里,日本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权在幕府那里。他们名义上只是大将军,实际上自称“大君”,大权独揽,对外代表国家,对内主持政府,根本不把天皇放在眼里。幕府由德川一家世袭,代代相传,实际上他们的子子孙孙才是日本国家的元首。

可是,讨伐幕府的军队还未出征,德川庆喜就亲自信来到京都,向明治天皇表示,愿意交出国家大权。德川这样做,是真心的吗?

不。原来这是德川的一个大骗局。他想先稳住明治天皇,然后亲自从老巢江户赶到京都,想凭借掌握的军权架空天皇,慢慢把政府大权再夺回去。

明治天皇和他的亲信大臣早就洞察这一切,便先发制人,解除了德川驻皇宫的警卫队的武装,然后召开御前大会,宣布“王政复古”,国家一切大权像日本远古时候一样全归天皇,并撤销幕府的一切大权,勒令德川交出所有财产。

德川连夜逃出京都,回到自己的地盘上,调集了全部兵力杀向京都。

在京都西南郊的鸟羽、伏见,两军主力展开大决战。德川大败,只得带了残兵败将逃到江户。

政府军乘胜追击,把德川围困在江户城中。由于城池坚固,德川负隅顽抗,明治天皇也一时对他没有办法。

于是,双方到了谈判桌上。明治天皇作了让步,只把德川的“大将军”的头衔取消了,又保留了他一部分领地和财产。德川甘愿降为诸侯,交出国家的一切权力。

为了防止德川死灰复燃,明治天皇迁都江户,接着,天皇将江户改名为东京。

大权在握,明治天皇就可以放手大胆地进行“维新”改革,20年后,日本成了东方的资本主义强国。

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绝对权威,建立“华族”制度以维护旧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并把维新功臣、财阀列入华族,培植特权阶层;在经济上扶植带封建性的财阀和寄生地主;在意识形态上宣扬神道、皇道、儒学,并引进德国唯心主义哲学。1882年发布《军人敕谕》,鼓吹武士道 。1890 年发布《 教育敕语》,推行以效忠天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教育。经过明治维新,日本从幕藩领主统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带封建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财阀紧密勾结的萨摩、长州等强藩出身的军阀、官僚贵族长期把持政柄,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过程中推行“藩阀政治”。19世纪70~80年代,日本发生了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通过暴力镇压和政治分化瓦解了这一运动,并于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开设国会,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

在对外关系方面 ,随着国力日渐充实 ,不断进行交涉,要求修改条约。从1894 年开始修改条约,至 1911 年终于全部废除 。明治初年 ,日本即蓄谋向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1874年出兵侵略中国台湾。1875年武装入侵朝鲜,次年逼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79年并吞琉球,改为冲绳县。至80年代末期,以侵略中国和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基本形成。自90年代中期起,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当日本开始明治维新时,西方资本主义的触角已经包围全世界。然而,明治维新后的二三十年,日本却修改了强加在它头上的不平等条约,逃脱了被征服的命运。

日本的“拿来主义”确实很值得后发展国家借鉴。但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日本终因选错了榜样而走上歧途,给日本现代化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失误。明治维新后,手忙脚乱的新政权派出使团赴欧洲考察各国制度,以便为日本规划蓝图。代表团在考察后得出结论:一切效仿德国。选择德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德国相对落后,与日本的“国情”比较接近。结局是大家都熟悉的,日本实行了德式军制,把军队直接置于天皇指挥下;同时效法德意志宪法,制定了一部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议会既无财权又无军权的帝国宪法,这一切都成为日本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基础。

明治政权有意将“西方文明”中不符合“日本国情”的若干重要部分予以剔除,而这些恰恰是现代文明中的精髓所在。事实上,作为现代化的后起者,德意志帝国只是个发育尚未完全的“准现代”社会,而日本“向西方学习”,却最终落实到以德国为榜样,这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这样做的结果,是最终把日本造就成德意志帝国那样的军国主义怪物。

然后对你的问题进行回答。由上面可以看出,加强中央集权,确实是加强天皇。至少这是当时明治天皇的本意。具体做法是进行军事集权化,把军权集中控制在天皇手中,进而架空内阁。结果也是这样,从明治维新开始军事统治占了主要地位。切对内部矛盾的解决也是采用对外侵略转化矛盾方向的方式解决。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天皇的神化和武士道精神,使用精神催化的方式吧人民的信仰也进行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天皇的统治地位。而君主立宪说白了就是一个幌子,或者一个骗局。出现着一条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盲目照搬德国另一个是为了麻痹人民方便维新的实施。实际上明治维新后到二战结束前君主立宪制在日本并没有体现出来。真正实现君主立宪实在二战后战败条款强制下施行的,而不是在明治维新后。
第3个回答  2007-12-01
どうしようかな
第4个回答  2007-12-01
明知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改革是为了将美国海军蒋配里等侵略者赶出日本
第5个回答  2007-12-02
加强天皇的权利阿
但是这个天皇不再具有实权,象征意义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