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验收规范对钢筋的保护层规定是不是有更改?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原来是指受力钢筋的外缘到构件边缘的距离,按新的验收规范是不是有变化了?

新验收规范对钢筋的保护层规定没有更改。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按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第5.5.2(表)中的具体要求。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

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在耐久性设计中,如无特殊标明,这一保护层应为最外侧钢筋的保护层,通常情况下应为箍筋或外侧分布筋而不是主筋。

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混凝土保护层定义: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7
无论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或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原来都是指受力钢筋的......,只是质量验收规范上加了‘纵向’两个字‘钢筋的保护层是指纵向受力钢筋的外缘到......’。这两个规范当时编制人的出发点不同造成不统一而已。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以箍筋也是受力钢筋,已修正为箍筋的外缘到构件边缘的距离。
只要不死扣着‘纵向’二字不放,从构件的耐久性出发,就是统一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