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是主要观点不是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请高手帮帮忙,越准确越好

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呈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 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6.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

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8.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9.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上述九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要掌握其完整体系和内在逻辑。第一条是思想基础,是这一理论的精髓,贯穿于全部。第二条是这一理论的前提和立论基点。第三、四、五、六、七条着重论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在党的路线上的集中表现。其中又突出讲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还突出讲了生产力标准,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第八条专门论述了运用这一理论,实现党的路线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九条讲"一国两制",用这种方式宋解决祖国统-问题,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然,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

邓小千理论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深刻,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学习邓小干理论,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其精神实质。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从强国富民出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按照严密的逻辑依次展开。各个理论观点紧密衔接,彼此包含,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同时,这一体系并不是封闭的、凝固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它作形而上学的理解不行,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更不行,必须全面、准确、完整地领会和把握。比如,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问题上,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在两个基本点中,忽视任何一个,在实践中都会出偏差;否定其中一个,同时也就否定了另一个。而这两个基本点,又有机地统一于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这样看问题,才能排除各种干扰,更好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又如,在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必须把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防止和纠正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差。再如,在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上,也必须坚持辩证统一的观点。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实现社会稳定的最终决定力量,又是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提高了,国家实力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各种社会矛盾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第二,学习邓小干理论,关键是抓住其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字,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和全部内容的始终,是这一理论具有盎然生机的源泉。为什么邓小平同志能够明确地率先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的思想以及"一国两制"的构想,等等?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唯书,不唯上,不墨守成规,敢于冲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

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于客观实际。如果我们的思想只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了的认识上,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上,那么,我们就很难摆脱"左''的思想束缚,甚至会以"左"的气候下形成的思想定势去观察当今的现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种种怀疑、忧虑或抵触情绪。这样,我们就很难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更不用说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了。当然,任何正确的理论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只是行动的指南。尽管邓小平同志已经为我们设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蓝图,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还要看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前无占人的创造性历史工程,在实践中情况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把握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史进程的始终。把握了这--点,就把握了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

第三,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千同志的原著,同时也要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

邓小于同志是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总结人民群众的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都凝结在邓小平同志的原著中,同时也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中。因此.我们学习邓小千理沦,首先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原著,特别要注意学好《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中的重点文章。对这些原著,要反复阅读,刻苦钻研,深刻领会。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

第四,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要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经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澄清模糊认识,以增强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最重要的就是联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抵御唯心论、机械唯物论、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党性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加快成熟,尽早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2-06
楼主是不是参加这次公共考试的,下面我整理的,对于邓小平理论主要观点,我在网上搜了很久,都没找到简洁准确的答案,先把我的共享给你,加我QQ交流一下其他的吧(109587544)。

四、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五、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六、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12-02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如何理解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哲学层面重要的理论问题。

哲学是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和角度,确实表现出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观念的对待周围世界的理念和态度。德国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一书中,表述了科学技术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观点。他认为,科学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目的理性活动”,而所谓“目的理性活动”的含义是指人们在从事某一活动时,其指导原则不决定于情感或传统,而决定于理性。科学发展观就是理性地而不为情感所左右地回答发展的实质、内涵和基本要求,揭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现文明发展、和平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发展观历来就是一种世界观。譬如,黑格尔的发展观就是一种胚胎发育的渐成论或预成论模式。在贝克“风险社会”发展观的视野中,发展就意味着风险及其积累。现代化社会就是一种人为技术、制度制造和积累风险的社会。核风险、金融风险和生态风险的相继发作,使人们意识到风险紧跟着“进步”,就像影子跟着光一样,其实早已存在几百年的风险社会才进入人们的思想意识中间。在持有“第二现代化”发展观论者的心目中,整齐划一与多样性同时存在,但分化和多样性越来越主宰现代化,多样性在各个方面都构成了“第二现代化”的核心概念。由此可见,作为世界观的发展观是历史地与时俱进的。

就发展理念的自身进化而言,当今世界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即发展的本质就是提高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的能力,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趋向,市场必须为人而设计,资源分配必须以人为中心。事实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一切发展都必须依靠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体性思想,而且丰富了这一思想的时代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的新高度和思想新境界。

具体说来,在发展的目标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物质财富的增长到人的发展,一直到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和分享改革与社会进步的成果,共同创造和谐与富裕的社会发展新阶段。在发展的内涵上,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理念,转变“增长等于发展”的陈旧观念,坚持把蛋糕做大、做优、切好,做到统筹兼顾、公平正义。在发展的道路上,体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探索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模式,探索低投入、高产出、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的动力上,体现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要提高原始创新、二次创新,而且必须意识到改造落后技术也是一种创新活动。

实践创新决定了理论创新和世界观创新。科学发展观之所以上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成创新的理论层面,从实践层面上探讨,主要是因为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其思维方式需要从根本上加以转变。在当前改革攻坚阶段,我们所遇到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从收入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到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能力,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从发展的具体规划部署入手,而且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端正“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等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真正实现发展动机与发展效果相统一的问题。

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特别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这就意味着从思想上我们必须与“野蛮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决裂,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思想;从组织上我们必须破除“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性障碍,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从作风上我们必须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倡导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从制度上我们必须创建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的社会治理体制,改进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求真务实的干部,就没有求真务实的业绩”。只有认真扎实地全面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使这四方面的保障落到实处,我们才能摆脱那种口头上重视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干的还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怪圈,才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3个回答  2007-12-02
十五大作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战略性抉择,认为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才能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政治的坚定性来自理论的坚定性,学术界只有顺应实践提出的要求,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才能使人们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邓小平理论,才能使它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这里,首要的研究课题是如何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然而,目前的研究状况同人们学习和宣传邓小平理论的需要有较大差距,这就是促使本文产生的动因。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研究情况。这里对学术界构造该理论体系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对体系内各部分的研究状况做了分析,从而总结出现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由此给本文提出了任务。
第二部分目的在于思考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进行研究的范式。在此,首先对科学理论体系的含义及形成标准进行界定,文章按照“体系”的语言学意义和系统论方法提出了判定体系形成与否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社经典理论体系显然符合这个标准,在此基础上对它们做了比较分析,找出了三者间的异同点。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论述重点,主要是对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进行了结构分析、比较分析。文章首先用前文提出的标准来衡量邓小平理论,认为它完全满足了其中的限制条件,已形成科学体系。本部分还认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结构由哲学基础、理论原理、战略策略原理三个层次构成。哲学基础是有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理论原理和战略策略原理因其中所包含理论观点的生命力和普适性的不同而划定。最后,经过比较分析邓小平理论与科社经典理论体系,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第四部分对邓小平理论体系做了前瞻性研究。本部分由两个内容组成,其一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特点的考察,特点有四个,如对中心主题论证的充分性等;其二是该理论开放体系的发展瞻望,文中对邓小平理论的一些观点初步做了前景性分析。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