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什么是辩证法?
辩证法也被称为辩证的方法,希腊时期的辩证法类似于辩论,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因为持有不同观点,希望通过合理的讨论来获得真正的知识。
但这个辩论排除了主观因素(例如情感诉求和现代贬义的修辞)。
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原始哲学的一个门类,指对在无法用经验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对世界本质的猜测。
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所构建,称其为“第一哲学”、“第一科学”。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因果关系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1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变化的,联系的,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不变的。 

3、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事物的发展是否定的否定;形而上学认为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

扩展资料:

形而上学的当代释义:

马克思提出,形而上学因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由唯物辩证法取代已经是事实。

在哲学通向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的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哲学,把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把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把人的解放、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追寻的价值目标。

于是在当代的哲学环境中,为形而上学正名不但显得不合时宜,而且显得困难重重。这主要是由于从近代哲学开始,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深入人心,科学崛起并且超越哲学,使得哲学的地位和作用下降。

虽然形而上学在历史上多次受到批判,但是,从来没有像当代这样,无论中外哲学都对形而上学做出了严厉的批判。

形而上学被康德和黑格尔做了深刻的分析和批评后,其哲学意义不再有效,其前途被科学的前途所取代。即使是“存在”这种哲学中最大的问题也已经可以用科学解答。

哲学史表明,形而上学由于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被唯物辩证法取代已经是事实。中国哲学的反形而上学的结果也同样形成与西方哲学相同的结果。

在哲学通向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的途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终结了抽象、思辨的形而上学哲学,把现实的人作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把现实的人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把人的解放、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追寻的价值目标。

但请谨记,以上文章都来源于马克思哲学的片面的判断,如读者欲去真正理解形而上学,还需要更多并非肆意判断的,关于各类哲学本身的信息资料。

辩证法的发展:

周易蕴涵人类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对称辩证法思想,比黑格尔的辩证法早3000多年。马克思把黑格尔唯心辩证法改造成唯物辩证法,列宁把对立统一规律提炼为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毛泽东把对立统一规律概括为矛盾规律。

矛盾规律突出了对立统一规律的斗争性,导致了后来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对称辩证法恢复了同一性在对立统一规律中的主导地位。从易经的对称辩证法思想到今天的对称辩证法理论体系是辩证法发展的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辩证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而上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因而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试金石。不仅要承认事物内部矛盾,还要承认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承认矛盾,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蚕问题。

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矛盾内容之一,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承认矛盾,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蚕问题’是区别的四个方面。

扩展资料

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存在的研究。它亦被提出为是对科学以外、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它是脱离实践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

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辩阶段;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作为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阶段。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形而上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辩证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8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变化的,联系的,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不变的。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事物的发展是否定的否定;形而上学认为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

扩展资料

形而上学的内容:

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其是对存在的研究。它亦被提出为是对科学以外、无形体、不可证明的事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它是脱离实践的,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原因是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并进而夸大主观的作用。 

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 、静止 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包括:超自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灵魂是否存在,自由意志等。

辩证法的内容:

辩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辩阶段;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作为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 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

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一词,出自希腊语“dialego”,传入中国,与中华道根思想文化相合,扩大增强其内核。辩证法一词原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辩证法是一种化解不同意见的辩论方法。在两个或更多对一个主题持不同看法的人之间的对话,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有充分理由的对话建立起对事物真理的认知。

参考资料:形而上学--百度百科辨证法--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5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辩证法认为世界是变化的,联系的,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孤立的,不变的。 

3、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事物的发展是否定的否定;形而上学认为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

扩展资料: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学”只在中国有,是中国思想和智慧领域的精华。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形而上学”这一翻译不够恰当,然而更有一部分人认为作为哲学分支的“形而上学”学科用“形而上”的名称可以算得上是语言翻译中信、达、雅的境界。实际上形而上学并不可以简单的认为是静止的、片面的。讨论世界本源问题等本身就是不可分明的,就像中国道家所言的大道一样。但道家所言的道比形而上学这一学科的形而上之物要更加的宽泛一些。

参考资料:

形而上学 (哲学的一个门类)——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