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是()

如题所述

内部控制要达到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目标是()

A. 资产安全目标

B. 报告目标

C. 经营目标

D. 战略目标

正确答案是C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战略;(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3)财务会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4)资产的安全完整;(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内部控制目标,是决定内部控制运行方式和方向的关键,也是认识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出发点。从内部控制理论的沿革过程来看,内部控制概念大体经过了内部会计控制、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等几个主要阶段。纵览这些理论,可将内部控制目标的要义归纳如下:
1、经济、高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2、按管理当局一般的或特殊的授权进行业务活动;
3、保障资产的安全与信息的完整性;
4、防止和发现舞弊与错误;
5、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并及时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尽管传统理论关于内部控制目标的这些认识几乎体现了内部控制的所有动机,但随着组织外部环境的不断变迁和组织管理水平的精益求精,人们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已有认识显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会计中关于资产的概念排斥了一些重要的经济资源,如人力资源及其信息。要达到组织的目标,必然要对这类资源加以保护,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否则,人的能力和知识也会被破坏或流失到其他组织中去。同时,信息也有可能被偷窃、滥用和收买,因此,只注重信息的完整性而忽视其安全性同样是片面的。
2、传统理论强调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因为会计信息系统也应收集许多非财务信息,所以内部控制需要保证所有与决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都是准确和可靠的。

3、传统理论只强调了经营效率,忽视了作为衡量一个组织业绩的经济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性。效率是对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计量(有效的经营在生产过程中以最低的消耗生产产品),经济性衡量投入的成本(经济的经营以低成本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有效性涉及到与目标相应的实际结果。
4、传统理论隐含地强调了内部控制的消极作用,即只强调用以阻止和防范不必要行为的特定政策和程序,而忽视了内部控制既“防止”又“激励”的双重功能。“控制”并非简单而机械的“限制”,要确保内部控制的效果,内部控制一定是一个组织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机制。
上述这些认识的偏差和局限性,是导致内部控制在组织中实施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进一步拓展内部控制的内涵,重新认识和界定内部控制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