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航总局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国家民航总局负责民航党群工作和思想工作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国家民航总局 外文名 :SCAA 发展阶段 :历经四个阶段 机构职责 :负责民航党群工作和思想工作等 改名 :1962年4月13日
历史沿革,机构职责,

历史沿革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主要历经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 1949年11月2日, *** 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 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刘敬宜、陈卓林率两公司在香港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1958年2月27日,国务院通知:中国民用航空局自本日起划归交通部领导。1958年3月19日,国务院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5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将中国民用航空局改为交通部的部属局。 1960年11月17日,经国务院编制委员会讨论原则通过,决定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交通部民用航空总局”。为部属一级管理全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综合性总局,负责经营管理运输航空和专业航空,直接领导地区民用航空管理局的工作。 1962年4月13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决定民航局名称改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1962年4月15日,中央决定将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部属改为国务院直属局,其业务工作、党政工作、干部人事工作等均直归空军负责管理。这一时期,民航由于领导体制几经改变,航空运输发展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1978年,航空旅客运输量仅为23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3亿吨公里。 第二阶段(1978年-1987年): 1978年10月9日, *** 同志指示民航要用经济观点管理。1980年2月14日, *** 同志指出:“民航一定 要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 *** 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这期间中国民航局是政企合一,既是主管民航事务的 *** 部门,又是以“中国民航(CAAC)”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通用航空业务的全国性企业。下设北京、上海、 广州、成都、兰州(后迁至西安)、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或40 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 17架;机场只有79个。1980年,中国民航全年旅客运输量仅343万人;全年运输总周转量4.29亿吨公里,居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之后,列世界民航第35位。 第三阶段(1987年-2002年): 1987年,中国 *** 决定对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民航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沈阳6个地区管理局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相关业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组建了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 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这6个国家骨干航空公司是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中国西北航空公司、 中国北方航空公司。此外,以经营通用航空业务为主并兼营航空运输业务的中国通用航空公司也于1989年7月成立。 在组建骨干航空公司的同时,在原民航北京管理局、上海管理局、广州管理局、成都管理局、西安管理局和沈阳管理局所在地的机场部分基础上,组建了民航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六个地区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西安西关机场(现已迁至咸阳 ,改为西安咸阳机场)和沈阳桃仙机场。六个地区管理局既是管理地区民航事务的 *** 部门,又是企业,领导管理各民航省(区、市)局和机场。 航空运输服务保障系统也按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相应进行了改革。1990年,在原民航各级供油部门的基础上组建了专门从事航空油料供应保障业务的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该公司通过设在各机场的分支机构为 航空公司提供油料供应。属于这类性质的单位还有从事航空器材(飞机、发动机等)进出口业务的中国航空器材公司;从事全国计算机订票销售系统管理与开发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为各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国际结算服务的航空结算中心;以及飞机维修公司、航空食品公司等。 1993年4月1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改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属国务院直属机构。12月20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机构规格由副部级调整为正部级。 20多年中,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2002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6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8594万人、货邮运输量202万吨,国际排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令人瞩目的民航大国。 第四阶段(2002年——): 2002年3月,中国 *** 决定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主要内容有: ⒈航空公司与服务保障企业的联合重组民航总局直属航空公司及服务保障企业合并后于2002年10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组成为六大集团公司,分别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成立后的集团公司与民航总局脱钩,交由中央管理。 ⒉民航 *** 监管机构改革民航总局下属7个地区管理局(华北地区管理局、东北地区管理局、华东地区管理局、中南地区管理局、西 南地区管理局、西北地区管理局、新疆管理局)和26个省级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大连、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青岛、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西、深圳、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对民航事务实施监管。 ⒊机场实行属地管理按照政企分开、属地管理的原则,对90个机场进行了属地化管理改革,民航总局直接管理的机场下放所在省(区、市)管理,相关资产、负债和人员一并划转;民航总局与地方 *** 联合管理的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属民航总局管理的资产、负债及相关人员一并划转所在省(区、市)管理。首都机场、西藏自治 区区内的民用机场继续由民航总局管理。2004年7月8日,随着甘肃机场移交地方,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全 面完成,也标志著民航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2004年10月2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首次当选该组织一类理事国。 2004年,民航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通用航空作业7.7万小时。截止2004年底,中国定期航班航线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包括香港、澳门航线) 975条,国际航线225条,境内民航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33个(不含香港、澳门),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为中心,以省会、旅游城市机场为枢纽,其它城市机场为支干,联结国内127个城市,联结38个国 家80个城市的航空运输网路。民航机队规模不断扩大,截止至2004年底,中国民航拥有运输飞机754架,其中大中型飞机680架,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2004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到230亿吨公里(不包 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省),在国际民航组织188个缔约国中名列第3位。[1]

机构职责

(一)研究并提出民航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战略;拟定民航法律、法规草案,经批准后监督执行;推进和指导民航行业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工作。中国民用航空局 (二)编制民航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行业实施巨观管理;负责全行业综合统计和信息化工作。 (三)制定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监督管理民航行业的飞行安全和地面安全;制定航空器飞行事故和事故征候标准,按规定调查处理航空器飞行事故。 (四)制定民用航空飞行标准及管理规章制度,对民用航空器运营人实施运行合格审定和持续监督检查,负责民用航空飞行人员、飞行签派人员的资格管理;审批机场飞行程式和运行最低标准;管理民用航空卫生工作。 (五)制定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负责民用航空器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适航审查、国籍登记、维修许可审定和维修人员资格管理并持续监督检查。 (六)制定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编制民用航空空域规划,负责民航航路的建设和管理,对民用航空器实施空中交通管理,负责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资格管理;管理民航导航通信、航行情报和航空气象工作。 (七)制定民用机场建设和安全运行标准及规章制度,监督管理机场建设和安全运行;审批机场总体规划,对民用机场实行使用许可管理;实施对民用机场飞行区适用性、环境保护和土地使用的行业管理。 (八)制定民航安全保卫管理标准和规章,管理民航空防安全;监督检查防范和处置劫机、炸机预案,指导和处理非法干扰民航安全的重大事件;管理和指导机场安检、治安及消防救援工作。 (九)制定航空运输、通用航空政策和规章制度,管理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市场;对民航企业实行经营许可管理;组织协调重要运输任务。 (十)研究并提出民航行业价格政策及经济调节办法,监测民航待业经济效益,管理有关预算资金;审核、报批企业购买和租赁民用飞机的申请;研究并提出民航行业劳动工资政策,管理和指导直属单位劳动工资工作。 (十一)领导民航地区、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局和管理民航直属院校等事业单位;按规定范围管理干部;组织和指导培训教育工作。 (十二)代表国家处理涉外民航事务,负责对外航空谈判、签约并监督实施,维护国家航空权益;参加国际民航组织活动及涉民航事务的 *** 间国际组织和多边活动;处理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民航事务。 (十三)负责民航党群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4
国家民航总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CAA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领域的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于1949年。下面是国家民航总局的详细:1. 组织结构:国家民航总局由领导班子和若干职能部门组成,拥有省级民航局和市级、区级民航行业管理机构。2. 职责范围:负责制定和实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规定、标准和办法,监督和管理民用航空运输、机场、飞行服务和民用航空器生产等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3. 管理职责:颁布民航规章,批准民航器材和设备,审核航空公司的安全证书和航班计划,监管机场和空中交通管理等。4. 管理机关:国家民航总局下设了多个职能部门,包括航空安全审查局、运行监察局、机场管理局、航空交通管理局、安全监管局、质量监督局、标准规划局、人事司、财务司、法规司、科技司等。5. 监管对象:国家民航总局主要监管对象包括航空公司、机场、飞行服务机构、技术装备生产企业等。6. 主要成就:近年来,国家民航总局提出了“安全第一、服务至上、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中国民航快速发展的目标。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航市场之一,也在为全球民航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作出着贡献。
第2个回答  2023-05-15
国家民航总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 CAA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航行政主管机关,成立于1949年11月2日,隶属于交通运输部。其职责包括规划、监管、管理中国民航行业,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保护环境和资源。国家民航总局的主要职责包括:1.制定和实施民航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促进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2.监督管理民用航空安全、运输和服务,确保民航安全稳定运行;3.促进民航业与其他行业的联动发展,推动区域和全球民航合作;4.强化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责任和监督,加强民航产业可持续发展;5.加强民航制度和管理创新,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效率。国家民航总局设有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1.运行监管局:负责民航安全监管和运行管理;2.规划发展局:负责民航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3.安全监察局:负责民航安全监察和调查处理;4.机场局:负责机场建设、管理和运营;5.飞行标准局:负责民航飞行标准和规范制定。除此之外,国家民航总局还与其他机构和企业合作,推动民航产业发展。例如,与中国国航、东方航空等主要航空公司合作,共同发展中国航空产业;与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合作,推广民航旅游等。
第3个回答  2023-06-16
国家民航总局,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总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负责民航工作的部门,主要负责管理、监督和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用航空事业。国家民航总局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总局设立在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国航、东航、南航、海南航空、中国联合航空、厦门航空、深圳航空等主要的国内航空公司都受到国家民航总局的监管,并且该局还督促空管部门确保航空安全,指导、协调、管理各大机场在内的民航企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国家民航总局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和实施国家民用航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2. 组织制定国家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指导和管理国家民用航空发展;3. 开展对民用航空市场的监管,指导和管理国内外的民航运输企业;4. 指导和监管各大小机场的建设、改扩建和运行管理;5. 督促空管部门确保航空安全,指导和管理航空交通管制和航行助航设施建设;6. 指导和协调各类机构开展民用航空科研与技术创新;7. 开展对民用航空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