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必备词语

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总会有“环境描写中景物的特点”和“人物描写中人物的形象,或性格”,这些都要用一些精炼的形容词等词语回答。比如,特点,有凄凉,萧瑟;人物形象,有善良,热心;人物性格,有脾气古怪等等。可是我总感觉自己积累的这些词语很少,请问,还有没有经常用着的一些词语啊?谢谢!

一、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

(1)渲染气氛。

(1)烘托人物形象。

(3)推动情节发展。

(4)暗示社会环境。

(5)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二、社会环境

(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社会环境描写,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对比、烘托。

(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表现手法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1
1、多读:阅读课文是复习的第一步。通过阅读,把握全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文章特色等知识点。不同类型的课文需要不同的读法:教读课文需精读,字、词、句、篇等各个知识点全方位掌握,精彩语段达到成诵;自读课文需泛读,有的还需跳读,一目十行,以求提高阅读速度。阅读速度,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项目之一。
2、多划:即在阅读课文同时,把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名句以至生字、生词,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来,既能加深印象,又便于复习巩固,一目了然。遇到规范句子,不妨划分句子成分,复句还需标明关系,典型语段要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遇到疑难,还要作标记,便于以后向老师同学求教。
3、多查:查什么呢?查工具书。字典、词典、参考资料,只要用得上,尽可能发挥工具书的作用。亲自查找答案,是探索学习方法、摸索学习规律的过程,也是提高运用工具书能力的过程。对于似曾相识的语句,不妨查一查以往学过的课文,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温故而知新”。查出的答案经过分析辨别,理解能力又能得到提高。
4、多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复习过程免不了有疑难,要独立钻研,实在解决不了的,要善于向老师、同学请教。有时自己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老师很可能不止讲一个问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你融会贯通。
5、多写: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过一遍。无论平时学习还是考试,有的同学往往把常用字词写错,为什么呢?就是缺少写的训练。生字、生词、重点语句不妨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反复写一写。又如一些作文题,往往看似容易写来难,也要动笔写写,切忌眼高手低。
6、多练:就是通过做练习题,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不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也谈不上质量。练然后知不足,及时反馈矫正,以求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6
景物的特点不外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人物性格:热爱祖国(劳动)、实事求是、洁身自好、憎恶黑暗、追求美好、坚韧不拔、顽强不屈、温柔和蔼、软弱无能、贪生怕死、斤斤计较、一毛不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4-13
告诉你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只看答案,把你能收集到的考试试卷的答案一次性看完,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的现代文答案有相似的套路相似的用词相似的情感。追问

这我也会。只是既然我都来百度问了,就表明,我想要更快速的方法来收集这些词语。至少我是有答题套路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