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在贩卖焦虑?

如题所述

以下是一些可能参与贩卖焦虑的人群:

1.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尽管大多数心理咨询师是有良好专业道德的,但也有少数滥用职权、利用患者弱势地位来贩卖焦虑的情况。

2. 医生或医疗机构:某些医生或医疗机构可能会通过过度检查、虚假诊断或过度治疗等手段,使患者产生不必要的焦虑,从而获取更多的医疗费用。

3. 媒体:某些媒体可能会通过渲染恐怖事件、夸大危险情况、传播不实信息等方式,制造社会恐慌和焦虑情绪,吸引更多观众或读者。

4. 广告商或营销商:一些广告商或营销商可能会通过创造不满意的形象、营造物质欲望、散布社会价值观的焦虑等手段,激发消费者的焦虑情绪,促使他们购买更多产品或服务。

5. 社交媒体用户:一些社交媒体用户可能会通过分享负面信息、攀比生活、炫耀成就等方式,制造其他用户的焦虑和不满足感。

请注意,这只是一些可能参与贩卖焦虑的人群,实际情况是复杂的,每个个体的动机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同时,也有许多专业人士和组织致力于减少焦虑并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支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09
1、自媒体。正所谓“造谣的动动嘴,辟谣的跑断腿”,这一假消息不仅让职能部门疲于回应,更在舆论场中掀起波澜,引得无数家长焦虑不已。幸亏辟谣来得不晚,假消息迅速被瓦解。
2、但是,揆诸网络空间,类似贩卖教育焦虑的自媒体不胜枚举。煞有介事,信誓旦旦,一副言之凿凿的派头,但事后证明是虚假消息,是无良自媒体对相关政策的歪曲解读,断章取义,哗众取宠。
3、如果说这些胡乱解读不难纠偏,而一些更显“高明”的焦虑营销则抵达人心,让人深信不疑。比如有的自媒体大肆鼓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学区房上做文章,在培训班上造声势。此外,诸如“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5岁牛娃简历震惊网友……”更是让广大家长慌了神,简直坐卧不安,忧心忡忡。
4、可以说,某些自媒体为了流量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在畸形利益支配下,一些自媒体为追逐流量而一再突破底线。除了流量,它们经常还有着更直接的利益诉求。比如,通过制造焦虑乃至编造出假消息来卖房,从中渔利。
5、教育焦虑为何愈演愈烈。谁在靠吹大焦虑“泡泡”敛财,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确有推手。一大佐证是,一些在网络上和微信朋友圈里被炒得火热、看起来出自资深教育人士的文章,背后的写手却是房产中介机构。
6、最重要的是戳破那些造假者的画皮。有业内人士坦言,那些活跃在所谓教育自媒体中的鸡血文章,大多强调两个“家”,一是“别人家的孩子”,二是“伪专家”。对此,我们的家长是不是该擦亮眼睛,多一些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不是应该揭穿伪专家的虚假面具,将其真相示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