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如何解决
挺好的看看
http://blog.sohu.com/people/nvjkagdl/209609921.html
为学者们发现患儿的亲属中患多动症的人要比其它家庭的人多。还有些孩子在出生时或母亲怀孕时出现过宫内感染、缺氧,出生时的窒息等,可能造成了大脑的损害终于找到儿童多动症,这里有儿童多动症,非常详细儿童多动症,这个儿童多动症非常有帮助,或许儿童多动症对你有帮助,更多儿童多动症我再找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 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 ,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儿童多动症与下列因素有关: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3
你好,“多动症”全称“注意力缺陷障碍”,简称ADHD。通常在6岁前起病,我国发病率约为6.8%,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
跟早产、遗传、环境因素、家庭教育、铅超标、神经生化因素都有关系。
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为三大核心症状。儿童就医一般是老师反馈,家长带孩子前来就医。
一般6岁前的儿童,一般不采用药物治疗,主要以行为矫正为主。
6岁后的儿童,一般进行综合治疗,药物治疗为主,行为矫正,物理治疗,配合家长课堂。
整体来说,多动症虽然治疗周期比较长,但是一种治疗预期比较好的疾病。
多动症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一般持续一年以上的多动症50%都会产生如抽动症、学习障碍、品行障碍、抑郁障碍等共患病。因错过治疗最佳时间,而带来的来自学业上、心理上、身体上的损伤是得不偿失的。
而多动症的康复目标是:改善症状,减少共患病,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全面恢复的治疗目标,包括改善人际关系、减少破坏行为、提高学习成绩或工作成绩,增加自我照顾、家庭作业或独立性,改善自尊,提高生活安全性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22
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儿童抽动症 被定义为影响到大脑神经发育的过敏性疾病,你还在认为宝宝过敏性湿疹,鼻炎,过敏性哮喘,长期回避牛奶蛋白,只是长大了就能不过敏吗?儿童牛奶蛋白过敏,尘螨过敏的长期危害你了解多少?
蛋白质是营养大脑神经发育最重要的营养物质,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长期回避牛奶蛋白喂养不利于宝宝神经系统 发育,过敏免疫反应是可以影响 孩子健康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慢性疾病,长期受过敏影响 ,过敏宝宝长大后容易出现性格暴燥,象长年湿疹皮肤瘙痒的孩子,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尖叫,咬人,社交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烦燥,学习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长期过敏影响了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行为发育,情感发育的表现,因此,越来越多的抽动症,自闭症,多动症儿童,都与肠道菌群多样性及数量缺少,以及合并过敏性疾病有关。
牛奶蛋白过敏,不只是换奶粉这么简单,隐性过敏症状不易被发现,慢性食物过敏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所以,儿童过敏并不是只有过敏症状这么简单。
随着人类微生物学及基因学的研究进展,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并提出:益生菌可以调节过敏体质,解决的是内因,过敏原是外因,内因决定外因,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配方,由台湾成功大学过敏与临床免疫研究中心研制,作用机制①调整过敏体质,增强宝宝抗过敏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②降低血清过敏源IgE抗体②降低食物过敏源IgG抗体③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发炎反应④促进肠粘膜保护因子IgA分泌,尤其是在深度水解或氨基酸奶粉中添加(康敏元益生菌),可促进牛奶蛋白等食物过敏的口服免疫耐受重建,能使宝宝尽快恢复正常的蛋白饮食,缩短牛奶蛋白回避周期。
第3个回答  2022-01-05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是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专注力差,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
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 5%~10% 之间,国内调查在 10% 以上,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 6%以上。
目前治疗多动症的方法有:药物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感统训练等,根据不同程度或医生建议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第4个回答  2013-04-12
 在医生的指导下,督促孩子按时吃药,注意观察其反应,及时向医生通报病情,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重要的多动症的治疗原则。另外,家长还需做好思想准备,无论是服用西药还是中药,均需一定的疗程,短则半年,长者可达一年,务必与医生密切配合。在孩子服药期间,接受多动症的治疗时应尽量避免外界的不良刺激,如防止感冒和过度疲劳。
  家长还应注意与老师加强交流,请老师给患儿多一份关心和帮助,教育其他学生不要歧视孩子,不能在其他同学面前羞辱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有了进步,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孩子增强信心,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多动症的治疗的重要方面。
  多动症的治疗方法还有行为治疗,主要是训练儿童采用合适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是通过特定训练程序,减少儿童过多活动并纠正不良行为,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行为指导,儿童行为趋向良好时应及时予以肯定、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对多动症患儿进行教育,要循循善诱,切忌粗暴批评、讽刺打骂等损害儿童自尊心的不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