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效能在教育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两种植根于生物学的需要: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缺失需要又称基本需要,基本需要的满足比成长需要更迫切,基本需要按照力量的大小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自尊需要。他认为,需要有一种渐进的层次,必须先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一些需要。他指出,只有低级需要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只有在所有的缺失需要满足后才会出现成长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把人类的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联系起来,纳入到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中。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情感对于人的实践活动有着重要作用,但并不总是积极的,它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特性。在一定条件下情感会发挥积极的效能,促进入的实践活动,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情感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干扰乃至破坏人的实践活动,这就是情感效能。情感效能在教育教学中就象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就有利教学、优化教学;处理得不好,则会严重影响教学、损坏教学。人类的情感具有相互影响和感染的功能。人们在交往中,往往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出现情感共鸣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绪状态也会彼此影响,相互感染。作为教师,不仅要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做积极情感的导向。
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学生中一部分人由于中考不考生物,是副科学不学无所谓,另一部分人由于家庭社会等原因、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以饱满的热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学生学习的情感被激起并满足后就会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学习,这样学生学习主动性会得到极大提高。
其次,要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友谊,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意识强度。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亲其师而信其道”,意思是只要喜欢、爱戴这个老师那麽就相信这个老师讲的一切道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既要进行认知信息交流,也要进行情感信息交流。师生之问的情感交流,不仅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的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在教育目标和职业道德要求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关怀爱护的友情,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学生不论学习基础如何、家境如何、品行如何,教师都要以仁爱之心、真挚之情去了解和理解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这样,学生在心理上摆脱了自卑感,自尊心得到了保护,从而就喜欢、爱戴这个老师,实现了“亲其师而信其道”。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高级需要,即学生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认知的需要,也就是利用师生之间的友情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可以看出情感效能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孩子的心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平等的教学气氛,维护学生的自尊,批评学生要讲求艺术,尤其要制止、纠正体罚一类的行为,要多一份谅解、宽容、尊重。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基础,学生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使学生的自我内驱力得到提高,成就感需要就会产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