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未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

如题所述

这是一个社会伦理和法律领域的复杂问题,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因素,如犯罪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法学、政治、道德等等。

我从不同的角度来聊聊这个问题。

第一、年龄是否是影响犯罪的重要因素?
在犯罪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有很多关于年龄和犯罪的相关研究。

一般来说,在青春期以前,人们的自我控制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对风险的感知和控制较差,容易受到同伴和环境的影响,因此,青少年犯罪的风险较大。

而在青春期后期,人们的自我控制和社会适应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犯罪的风险。

但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很多人的行为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等,因此,年龄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是否会犯罪。

第二、未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是否合理?
刑法第17条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这个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未成年人因为自身的不成熟而承担不应该承担的刑事责任。

这个规定在国际上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应确保未满十八周岁的儿童不必以任何形式面临死刑和监禁。”

但是,这个规定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得不到有效的制裁,可能会导致犯罪行为持续发生,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对于一些严重的犯罪行为,比如杀人、强奸等,应该考虑对未成年人也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第三、年龄调低是否能够解决问题?
如果把未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调低,比如调到10岁、8岁等。

那么是否能够更好地保护社会的安全和未成年人的权益呢?

也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是否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年龄调低能够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率?

根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年龄调低能够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率,因为很多犯罪行为不仅受到年龄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二,是否能够保证对年龄调低的刑事责任制度的有效执行?

如果刑事责任年龄调低,但是相关机构和法律部门无法有效地实施,那么这个制度就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可能会导致更多的问题。

第四、在这个问题上的社会和政治因素。
在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的特殊背景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态度和立场受到了很多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比如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加强了对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的力度,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法律服务蓝皮书”等等。

因此,年龄是否应该调低未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还需要考虑到这些社会和政治因素,并且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来做出决策。

综上所述,年龄是否应该调低未满14周岁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是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

需要从犯罪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法学、政治、道德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讨论。

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和政治环境、制度执行、学术界专家的意见等因素,来制定最合适的政策和法规。

如果非要我个人有个倾向,我认为:

应该调低,但部分罪名应有从轻或延迟处罚的设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