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求初三全一册物理书上所有公式概念

你只给了公式 还有概念呢 ??
拜托各位了 这是物理作业 明天就开学了 拜托各位了

一、 测量的初步知识
1.测量: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
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
1毫米=0.001米=10-3米
1微米=0.000001米=10-6米
1纳米=0.000000001米=10-9米
【记忆法】
倍率 103 10 10 10 103 103
1Km —→ m —→dm —→ cm —→ mm —→ um —→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三看)。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消除的。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滚轮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判断物体静止或运动,以及运动情况的方法
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参照物与被判断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情况。
4、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5、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6、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公式:v= s / t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m/s 常用单位:km/h 1m/s = 3.6 km/h
7、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
的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8、测平均速度(实验)
原理:v = s / t
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9、用v = s / t变形公式,解答物理计算题(计算路程与时间)
计算过程中,要写清楚公式、原理;所有的数值和结果都要带上单位。

三、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四、热现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升华
┌—————————┐
│ 熔化 汽化
固体——→液体——→气体 (吸热)
-- -- -- -- -- -- -- -- -- -- --
气体——→液体——→固体 (吸热)
│ 液化 凝固 │
└—————————┘
凝华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七、质量和密度

质量
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对于一个给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确定的,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十四、简单电现象 电路

、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 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十五、电流 电压 电阻 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其中热效应和磁效应必然发生。
2、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①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Q/t
②单位:安(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换算:1A=103 mA=106μA
③测量:电流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在测量前后先估算一下电流强度的大小,然后再将量程合适的安培表接入电路。在闭合电键时,先必须试着触接电键,若安培表的指针急骤摆动并超过满刻度,则必须换用更大量程的安培表。
使用安培表时,绝对不允许经过用电器而将安培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以防过大电流通过安培表将表烧坏。因为安培表的电阻很小,所以千万不能把安培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或电源两极上,否则将造成短路烧毁安培表。
读数时,一定要先看清相应的量程及该量程的最小刻度值,再读出指针所示数值。
3、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I=I1=I2
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I2
4、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①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1MV=103KV 1KV=103V 1V=103 mV 1mV=103μV
②一些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 1.5伏 一节铅蓄电池 2伏 人体的安全电压 不高于36伏 照明电路的电压 220伏 动力电路的电压 380伏
③测量:电压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或用电器两端电压时,必须把伏特表跟这部分电路或用电器并联,并且必须把伏特表的“+”接线柱接在电路流入电流的那端。
每个伏特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电压不得超出伏特表的量程。如若被测的那部分电路或用电器的电压数值估计的不够准,可在闭合电键时采取试触的方法,如果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很快地摆动并超出最大量程范围,则必须选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才能进行测量。在用伏特表测量电压之前,先要仔细观察所用的伏特表,看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并弄清刻度盘上每一个格的数值。
6、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U=U1+U2
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
7、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代表符号Ω。
常用单位有:兆欧(MΩ) 千欧(KΩ) 它们的换算:1MΩ=106Ω 1KΩ=103Ω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有关,跟横截面积有关,跟组成导体的材料有关,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
9、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导线长度改变电阻值的仪器。
接法:一上一下 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铭牌含义:“100Ω 2A”表示 最大阻值为100Ω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注意点:滑动变阻器在接入电路时,应把滑片P移到变阻器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从而限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以保护电路。
10、变阻箱:通过改变接入电路定值电阻个数和阻值改变电阻大小的仪器。变阻箱有旋钮式和插入式两种。它们都是由一组阻值不同的电阻线装配而成的。调节变阻箱上的旋钮或拔出铜塞,可以不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它可以直接读出电阻的数值。
11、欧姆定律
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
12、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总=R1+R2
13、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1/R总=1/R1+1/R2
14、串联分压,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分流,分流与电阻成反比。
【方法介绍】
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
(1)元件连接法 分析电路中电路元件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电路,并列接在两点间的是并联电路。
(2)电流路径法 从电源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方向分析电流的路径,直到电源的负极。如果只有一条回路,则是串联;如果电流路径有若干条分支,则是并联电路。
(3)元件消除法 若去掉电路中的某个元件时,出现开路的话则是串联;若去掉电路中的某个元件后,其他元件仍能正常工作则是并联。
十六、电功 电能 生活用电
1、电功: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计算式:W=UIt=Pt=t=I2Rt=UQ(其中W=t=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单位:焦耳(J)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 1KWh=3.6×106J
测量:电能表(测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接法:①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中②“1、3”进“2、4”出;“1、2”火“3、4”零
参数:“220V 10A(20A)”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电流不能超过20A;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50Hz”表示电能表应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电路中使用;“3000R/KWh”表示工作电路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0转。
电能表间接测量电功率的计算式:P=×3.6×106(W)
2、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电功率的单位是瓦。计算式:P=W/t=UI==I2R(其中P==I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额定功率是由用电器本身所决定的,实际功率是由实际电路所决定的。联系:P实=()2P额,可理解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1/n时,功率就变为原来功率的1/n2。
4、小灯泡的明暗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I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t成正。计算式:Q=I2Rt=UIt=t(其中Q=UI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6、电热器:主要部件是发热体,是由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7、家庭电路:由电源线、电能表、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等元件组成。
①家庭电路的进户线相当于家庭电路的电源,由两根线组成,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火线与零线之间有220V的电压。
②开关及保险丝必须与电路的火线相连。开关接在火线上,当拉开开关切断电路时,电路上各部分都脱离了火线,这样人体碰到这些部分就不会触电,检修电路也比较方便。能使整个电路更安全。
③电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灯座(或灯头)之间,利用测电笔可以检查开关安装是否正确。拧下灯泡,将开关闭合,把测电笔笔尖分别触灯座两接线柱,其中有一个氖管发光,再将开关断开,再用测电笔分别触两接线柱,如果两个都不发光,说明开关安装正确;如果仍有一个发光,说明开关接在零线和灯座之间,应予以纠正。
④一般照明电路里使用的保险丝由电阻率比较大而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在电路中的电流超过保险丝熔断电流时,保险丝立即熔断,使电路断开,从而保护用电器,避免引起火灾。
选用保险丝的原则,应该使用它的额定电流稍大于或等于电路的正常工作电流。
在照明电路中如果用铜丝代替保险丝,当电流超过额定电流时,铜丝不会熔断,起不到保险的作用。
8、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所引起的伤害事故。
9、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电压高于36伏的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明插座的安装应高于地面1.8m,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应接地。
【记忆法】

十七、电与磁

1、磁体:物体能够吸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体具有吸铁性与指向性
2、磁极:磁体上磁性紧强的地方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称为N极、S极或北极、南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中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为小磁针在该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
4、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空间磁场情况的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磁感应线的疏密表示磁性的强弱,磁感应线的箭头表示磁场的方向。
5、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空间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的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的附近。第一个提出磁偏角的是沈括。
6、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旋管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相似。磁极的分布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是依据通电线圈插入铁芯后磁性增强的原理制成的。
其磁性的强弱与有无铁芯、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
7、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是法拉第发现的。
8、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器。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9、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导体内电流方向,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10、直流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直流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绕轴旋转的原理制成的。线圈能持续转动的原因是①线圈具有惯性,当线圈到达平衡位置时,由于惯性,能越过平衡位置②当线圈越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能及时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11、直流电:方向不变的电流 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周期性改变的电流
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表示电流每秒发生50个周期性的变化,方向改变100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4
初三物理概念公式复习 姓名
11.1 简单机械(三上20—31)
1. 杠杆:一根在 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 的硬棒就叫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是: 、 、 、 、 。
3. 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 状态或作缓慢的 都叫杠杆平衡
4. 杠杆平衡的条件: 。公式表示为:
5.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但费 。
(2)费力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但省 。)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
6. 定滑轮特点:不 ,但能 的方向。(实质是个 杠杆)
7. 动滑轮特点:省 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 为 二倍的杠杆)
8. 天平、动滑轮、定滑轮、汽车刹车、缝纫机的脚塌板、起重机的吊臂、剪铁剪刀、理发剪刀、剪布的剪刀、铡刀、起子、钓鱼杠、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9.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优点是: 。
11.2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三上32—40)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s)的乘积。
(功= × )
3. 功的公式: ;单位:W→ ;F→ ;s→ 。(1焦=1 ).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
5. 机械效率: 跟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6.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需要测的物理量有 、 、 、 实验器材除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 、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 、 、 。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 、 、 。物体提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是否影响机械效率?
7. 功率(P): ,叫功率。 计算公式: ,或 。单位:P→ ;W→ ; t→ 。(1瓦=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1千瓦=1000瓦)
8. 功率表示物体 的快慢。
12.1机械能(三上48—55)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
2.动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 越大, 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 和 。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物体 越大,被举得越 ,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的能。物体的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 和 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 的。
8.人造卫星饶地球转动时,从近地点转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将 ,动能 ,速度 。(填“变大”、“变小”、“不变”)。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 水能 和 风能 。
12.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 。
12.2比热 内能 热量(三上56----68)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和 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 有关:物体的 越高,分子 越快,内能就 。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 和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
5. 物体吸收 ,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 ;物体放出 ,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 。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 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 。
7.比热容(c ):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吸收(或放出)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 。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 、 、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 。
9.水的比热容是:C= 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0.热量的计算:Q吸= =cm△t(Q吸是吸收 ,单位是 ;c 是物体 ,单位是: ;m是 ;t0 是 ;t 是 .
Q放= ,其中to-t=Δt指物质 的温度。
11.热值(q ): 某种燃料 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 。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 ,单位是 ;q是 ,单位是 。
13.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 能转化为 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 能转化成 能。在做功冲程中 能转化为 能。
1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 、 、 、 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 次,曲轴转动 ,对外做功 次。
15.在热机中,用来做 功的那部分能量跟 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 1。(大于、小于)
13.1 电路 电流 电压
1.电源:能提供 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 ,负极聚集 。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 流向 。
2.电源是把 能转化为 能。如干电池是把 能转化为 能。发电机则由 能转化为 能。
3.用电器使用电能进行工作时,把 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4.电路是由 、 、 、 组成。
5.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 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 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 上的电路叫短路。
6.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 。
7.串联:把用电器 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8.并联:把用电器 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9.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 毫安= 微安。在台灯、彩色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电风扇、冰箱、电熨斗几种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大的是 ,电流最小的是 。
10.测量电流的仪表是: ,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 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接线柱入,从 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 ;在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 的方法选择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 。
11.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安。
12.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 的原因,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3.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千伏= 伏= 毫伏= 微伏。
1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 ,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 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接线柱入,从 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 ;
1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伏。
16.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伏;④安全电压是: 伏;⑤工业电压 伏。
14.1 电阻 欧姆定律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 )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 千欧; 1千欧= 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 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 和 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3)导体的 和 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4)导体的电阻还和 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 越高,电阻越 。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 、 和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
5. 的物体叫导体。 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 ,而 状态的玻璃是 。
7.半导体:导电性能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8.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 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叫 ,超导体 (有、没有)电阻。
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 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 来改变电路中的 。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
④ 正确使用:A应 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 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 的变阻器。
10.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 成正比,跟导体的 成反比。(当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当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
11.公式: ( ) 式中单位:I→ ;U→ ;R→ 。
13.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 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 。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阻 。通过的电流将 (填“变大、不变、变小”)(R=U/I)
②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 。(I=U/R)
③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 。(U=IR)
14.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③电阻: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
④分压作用:U1:U2 = ;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
④分流作用: ;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
15.伏安法测电阻:(1)测量原理: 。(2)电路图: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
15.1 电功 电功率 电热
1.电功(W): 叫电功。
2.电流做功的特点:电流做功时,把 能转化为 。
3.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 = 焦耳。
4.电能表是测量 的工具。
5.电流做功的多少与 、 和 有关。电功计算公式: 。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 ,W=Pt;
7.电功率(P)定义:电流在 。 表示 ,国际单位有: ;常用单位有:
8计算电功率公式:P= = (式中单位P→ ;W→ ;t→ ;U→ );I→
9.利用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 ,则P的单位是 ;②如果W用 、t用 ,则P的单位是 。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 的电压。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 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在 电压下的功率。
以灯为例子: 当U实> U额时,则P实 P额 ;灯很 ,易 。
当U实< U额时,则P实 P额;灯很 ,
当U实= U额时,则P实 P额;灯 。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 。例一盏灯标有“220V100W”是表示 是220伏, 是100瓦,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 。)
15.2.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图中所画元件)3.电路图:(如右图)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开关闭合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 成正比,跟导体的 成正比,跟 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 (电功) 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 则有W= ,可用计算电功的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8.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 效应的设备,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它是由 大、 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组成的。家用电器中属于电热器的有 、 、 、 等等。
15.3 家庭安全用电
1.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 → → →用电器 组成
2. 两根进户线是 和 ,它们之间的电压是 ,可用 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 ,不发光的是 。测电笔使用时,手一定要接触 ,手一定不能接触 。
3.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 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 。
4. 保险丝:是用 大, 的 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 时,保险产生较多的 ,使它的温度达到 ,从而熔断,自动 ,起到保险的作用。 由于铁和铜的 较高,所以不能用铁丝和铜丝来代替保险丝。
5. 现在有一种新型保险装置叫 ,这种装置被附加在总开关上。
6. 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 上。一只电能表标有“220V,5A”表示: 是220V, 是5A。可以用在最大功率为 的家庭电路中。

7. 三孔插座中比两空插座中多的一孔是与 相连的,当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除了将用电部分连在电路中外,还把用电器的 和 连接起来。
8. 引起电路火灾的原因:一是 ;二是电路中某处 。
9.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 ;二是用电器 过大。
10.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和 接触,引起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1)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单手触到 。(2)双线触电:人站在绝缘体上双手同时接触到 和 。
11.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 ;② 。
12.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当赶快 ,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

16.1电和磁(一)
1. 磁性:物体吸引 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 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 的部分叫磁极。
①. 任何磁体都有 个磁极,一个是 ;另一个是
②. 磁极间的作用: 磁极互相排斥, 磁极互相吸引。
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 的过程。常见的能被磁化的物质有 、 、 、等。
5. 磁体周围存在着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 发生的。
6.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 的作用。
7.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 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 出来,回到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 磁场中某点四向同一:磁场中某点的 方向、 方向、小磁针静止时 指的方向相同、小磁针 极的受力方向。
10.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 。 地球周围空间存在 ,叫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 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 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 ,它们的夹角称 ,我国学者: 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 。电流的磁场方向跟 有关。
12.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 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 越大,磁性 ;②线圈 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 ,磁性大大 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 来改变。可用 来判断。
13.电磁铁:内部带有 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电磁铁的常见应用在 、 、 、 等。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 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 和 来调节;③磁极可由 和 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 来控制的 。它的作用可实现 操作,利用 电压、 电流来控制 电压、 电流。还可实现 控制。
18.电话基本原理: → → , 电话是由 和 组成,其中 筒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
16.2 电和磁(二)
1.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 力的作用。(2)磁场力的方向:不仅跟导体中的 方向有关,还跟 有关。(3)当导体中的电流和磁感性平行时,磁场对导体 (有、没有)力的作用。
2.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发生运动的过程就是 转化为 的过程。

3. 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应用:直流电动机就是根据磁场对通电线圈产生 的作用而使它转动 的原理制造而成。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 ,使线圈连续转动。
4. 首先发现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 的发明。
5.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 在磁场中做 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 ,这种现象叫 ,产生的电流叫 。
6.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 ;②只是电路的 导体在 中;③这部分导体做 运动。
7.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 方向和 方向有关。
8. 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是 转化为 。
9.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 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 和 组成。现代大型旋转磁极式发电机是采用 不动, 转动的方式发电。
10.周期性改变 的电流叫做交流电。 方向不改变的电流叫做直流电。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的周期是 ,频率是 ,交流电的方向每周期改变 次,我国用交流电方向1秒内改变 次。
17-18 现代通信 能量与能源
1.信息传播的五次巨大变革: 。
2.波的基本特征是:波长、 、频率和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
3.根据λ=VT=V/f可知: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 。
4.电磁波 (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能对电磁波起屏蔽作用。光是 波。
5.微波的性质与 相近,在沿直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因此,远距离进行微波通信,需要通过 地面上的 或 来实现。
6.卫星通信是通过 实现的,光纤通信通过 在 中传输信号。
7.从无线电波、微波、到光波,传递信息所用电磁波的频率越来越 。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相同时间内可传递的信息就越 。
8.能源是指能为人类提供 的物质资源。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 的能源;二次能源是指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 才能获取的能源。
9.对于一次能源而言,又可分为 能源和 。
10.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一量消耗,就不可在短戎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例 、 。
可再生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例 、 、 、 。
11.核能是指原子核发生 变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获取核能的两个途径是: 和 。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中等质量核的过程叫 。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时,也能释放出核能,叫 ,又称 反应。
12.地球上大多数能量都来源于 。太阳能不仅包括直接投射地球表面上的太阳 能,而且还包括由它所引起的 、 、 能等。
13.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的大量氢原子核发生 所产生的。
14.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能量 定律。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有 的,能量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只可能 (减少,增加)。因此,节能和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是当前重要的课题。
尽我所能了…… 详细信息见
http://search.gougou.com/search?search=%E5%88%9D%E4%B8%89%E7%89%A9%E7%90%86%E5%85%AC%E5%BC%8F%E6%A6%82%E5%BF%B5&restype=-1&id=10000000&ty=0
第2个回答  2008-02-24
一、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 [(R-Vl0E u;]W
\PQ9x\#TAW)^
名 称符 号单 位定 义C"|QR:D1I.P ` u1[
or+e%y9k5Q3?k S
概 念
w,L@1lhm/\v@ _ 主 单 位常 用 单 位,] _ {R(G.BLe V#R
长度L(s)米(m)Km、dm、cm、mm
a%Q_l@kn_-` 面积S米2(m2)Km 2 dm 2 cm 2 mm 2
f?O%P%W;Y [U 体积V米3(m3)dm 3 cm 3 mm 3 5~t#D3KK;[1]
时间T秒(s)小时h、分钟min G!h&P]&sR)L
质量M千克(kg)T、g、mg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7F Mp[bm4r
力F牛顿(N)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T5E%@"j(W;q 速度v米/秒(m/s)Km/h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7xZ}U#WKW 密度ρkg/ m3g/cm 3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4daz{}ex
压强p帕斯卡(Pa)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WD%Uj)m)TU!\:A
功W焦耳(J) /h+h.^|Y
功率P瓦特(W)千瓦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Yo%A ?2t3t"j Q*Q 温度t开尔文(K)摄氏度(oC)物体的冷热程度
k%z!FkB3TDj 热量Q焦耳(J) 物体吸收或放出内能的多少-aN+g2^$dJ
热值q焦耳/千克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rw}hPSv,Q f1tL
比热容c J/(kg. o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oC吸收的热量
~~]3`3oc 内能E焦耳(J)
P"m#A&F6e3K3eUA 电量Q库仑(c) 电荷的多少_3X` y Yp
电流l o v\ P9t7k?WL
强度I安培(A)毫安mA、 微安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zx$tU*gf
电压U伏特(V)千伏、毫伏产生电流的原因
Pbv2xH"} 电阻R欧姆(Ω)千欧、兆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_fz^ZQ'AX
3sFu-p lM )] QY;Y#rk} ?f
二、公式 ao r-M]j cG
名称公式说明"tNDi/}-qZ
重力与质量G=mgM-质量(kg)g=9.8N/kg
.u1pv*t0m"w G-重力(N)q I)GYg8has
速度、路程、时间V=s/tV-速度(m/s)s-路程(m)t-时间(s)pDum`4a;Q9JG
密度、质量、体积ρ=m/vm-质量(kg)、v-体积(m 3)ρ-
7t8JAT2O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P-压强(pa)F-压力(N)S-面积(m2) F,AW7b CK(]4KX!h
液体压强公式P=ρghρ-密度(kg/ m3)g=9.8N/kgh P-压强(帕斯卡)AZa${$f2bz]
6z9{+G:_Bj+d6R~#B
功的公式W=F.sF-力(N)s-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m)W-功(焦)g6C:Z-|d1jx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100%
D+B2ly1} C 热量、比热、质量、温度Q=cmΔt l q fNG?o3a O
燃烧放热Q=mq
/gt RCb:b.UG IP 电流强度I=Q/t
3TP s!VaOq 电功W=UIt
ni4]:ib 电功率P=UI
名称 符号 单位 定义or 概念

主单位 常用单位

长度L(s)米(m)Km、dm、cm、mm

面积S米2(m2)Km 2 dm 2 cm 2 mm 2

体积V米3(m3)dm 3 cm 3 mm 3

时间T秒(s)小时h、分钟min

质量M千克(kg)T、g、mg m=pv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力F牛顿(N) G=mg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速度v米/秒(m/s)Km/h v=s/t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压强p帕斯卡(Pa) P=F/S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功W焦耳(J) W=Fs

功率P瓦特(W) P=W/t
千瓦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温度t开尔文(K)摄氏度(oC)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量Q焦耳(J) Q=cm(t-t°)
物体吸收或放出内能的多少

热值q焦耳/千克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 c 焦/(千克°C) J/(kg°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oC吸收的热量

电量Q库仑(c) 电荷的多少

强度I安培(A)毫安mA、 微安 I=U/R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电压U伏特(V)千伏、毫伏 U=IR
产生电流的原因

电阻R欧姆(Ω)千欧、兆欧 R=U/I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第3个回答  2008-02-25
你具体要哪些啊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1/R =1/R1 +1/R2 +……

欧姆定律 I= U/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t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

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c.水的密度:1.0×103kg/m3 d.水的比热容:4.2×103J/(kg•℃)
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第4个回答  2008-02-24
名称 符号 单位 定义or 概念

主单位 常用单位

长度L(s)米(m)Km、dm、cm、mm

面积S米2(m2)Km 2 dm 2 cm 2 mm 2

体积V米3(m3)dm 3 cm 3 mm 3

时间T秒(s)小时h、分钟min

质量M千克(kg)T、g、mg m=pv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力F牛顿(N) G=mg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速度v米/秒(m/s)Km/h v=s/t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密度( p) 千克/米³ kg/m³ p=m/v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压强p帕斯卡(Pa) P=F/S
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功W焦耳(J) W=Fs

功率P瓦特(W) P=W/t
千瓦物体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温度t开尔文(K)摄氏度(oC)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量Q焦耳(J) Q=cm(t-t°)
物体吸收或放出内能的多少

热值q焦耳/千克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 c 焦/(千克°C) J/(kg°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oC吸收的热量

电量Q库仑(c) 电荷的多少

强度I安培(A)毫安mA、 微安 I=U/R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电压U伏特(V)千伏、毫伏 U=IR
产生电流的原因

电阻R欧姆(Ω)千欧、兆欧 R=U/I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