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司马懿,魏延,姜维,赵云的人物性格,生平概述和典型事例

要生平概述和外号

  周瑜(175-210),东汉末年名将。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有姿貌、精通音律,江东向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少与孙策交好,建安三年(198年)加入孙策旗下,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奔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东吴军与刘备军联合,在赤壁击败曹操。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在伐蜀路上逝世,年仅36岁。
  司马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
  司马懿画像、雕像(18张)
  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昂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昂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隽,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晋书·宣帝纪》)。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晋书·礼志》)。

  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晋书·宣帝纪》)。

  魏延,南阳郡义阳人,以刘备帐下私兵的身份进蜀,有过多次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提拔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其后又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用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
  魏延守汉中,用士兵守住各处关隘,使得敌人无门而入。(结果到了姜维守的时候,他认为这样虽然守的很好,可是不利与打击敌人,认为应该先诱敌深入然后围奸,可惜这样作了后,结果是导致被“诱进来”的钟会直接把蜀给灭了。----这一次,姜维就如赵括一样....)

  建兴八年,魏延向西进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被魏延大败,于是魏延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这里就要说一下郭淮了,郭淮以军功官至车骑将军,现在来讲是四大元帅了,陈寿称其“方策精详,垂问秦雍”,可见一斑。他少有败仗,却被魏延大败,由此又可见魏延的谋略了。

  魏延既善养士卒,又勇猛过人,性格有些孤傲,旁人也不敢招惹他,而且此时他的官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偏偏就有个杨仪出来寻事。
  这杨仪才是个背叛主子的小人,他背叛荆州剌史傅群而投关羽,关羽又把他推荐给刘备,凭着小聪明和灵活的嘴上功夫,他成功获取了刘备的赏识,由此也走上了升迁道路。----《三国志》“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
  这一文一武,一个骄傲一个聪明,难免会碰出“火花”来,诸葛亮也为此而郁闷,却也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至于谁对谁错,我只能说,诸葛亮生前便密指,说杨仪性格“狷狭”。
  《三国志·费祎传》中写着“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刀拟仪,仪涕泣横集。”这里很明显的说明了诸葛并未偏袒杨仪。

  每次出兵,魏延都请求带兵万人,抄小道夺取潼关,就如韩信那样,诸葛亮却总是由于谨慎而不允许。魏延总感叹诸葛亮过于小心,而丧失了兵家之争的先手;也感叹自己的才华用之不尽。于是有人与此便言魏延反心久矣,要知道,魏延的官职有“丞相司马”,两汉有司马(负责军事),司空(负责内务),司农(负责财政)。可见魏延的建议只是作为一个司马所应该做的。
  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历史上凡名将无不用兵灵活,需知,战争结果是不可预知的,而诸葛亮,却害怕失利而总是按照常理出牌,也导致总轻易为敌人所看破,然后坚城拒守,让他屡次无功。虽然我们不能说魏延一定能成功,但不能不说只有奇兵才能出奇制胜。

  姜维
  资料 字 伯约 终属 蜀汉
  籍贯 [凉州]天水冀县 [今甘肃甘谷东南]
  容貌 儒雅英俊
  官至 大将军 凉州刺史 假节 平襄侯
  生卒 202 — 264(63岁)
  家族
  资料 父亲 姜冏 母亲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未知
  兄弟姐妹 未知
  相关人物 诸葛亮 邓芝 赵云 郭淮 费祎 钟会 邓艾 夏侯霸 黄皓 阎宇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 魏
  姜维北伐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死于五丈原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西元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后主延熙元年(238年)姜维和蒋琬率偏师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第二次北伐,延熙七年(244年)姜维和费祎出兵兴势,遣王平袭击魏将曹爽,曹爽大败。
  第三次北伐,延熙十年(247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
  第四次北伐,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维派廖化去洮城,此时已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姜维独力与魏国众多将领作战,双方互有胜负。
  第五次北伐,延禧十三年(250年)姜维以羌胡为辅,与郭淮战于洮西,双方平手。
  第六次北伐,延禧十六年(253年)费祎遇刺被害后,姜维出兵包围南安,粮尽而退。
  第七次北伐,延禧十七年(254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
  第八次北伐,延禧十八年(255年)与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后陈泰派兵解围。
  第九次北伐,256年姜维再次出兵,蜀将胡济失期不至,为邓艾破于段谷,死伤惨重。
  第十次北伐,257年乘魏将诸葛诞叛乱,姜维出兵秦川,魏军坚守不战,到了永安元年(258年)诸葛诞兵败后始退兵。
  第十一次北伐,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再次出兵,与邓艾战于侯和,为邓艾所破,然后还住沓中。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此时黄皓欲以阎宇替代姜维,姜维因厌恶黄皓擅权,曾向后主请求诛杀黄皓,但后主没有接受,姜维察觉此举可能惹怒黄皓,为了避祸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祸。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景耀六年(263年)蜀亡。
  姜维历次北伐战绩,互有胜负,军队已到达华阴、蒲城一带。其中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平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历年史家对姜维的北伐却是贬多褒少,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至巨。在最后一次北伐进行时,廖化劝姜维休整军队,认为“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建议勿“强欲行难为之事”。《三国演义》卷末有诗说:“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

  赵云简介

  赵云(168年~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

  生平
  赵云曾於占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手下办事。公孙瓒被袁绍攻灭后,赵云并没有投靠袁绍。

  赵云后来追随刘备,在其麾下历任牙门将军、偏将军、翊军将军、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成就一代霸业。蜀后主刘禅继位后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 又拜镇东将军。

  227年,赵云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入汉中,次年出征曹魏,曾于箕谷设置疑兵,避免部队被魏军狙击。北伐失利后,贬为镇军将军,不久去世。

  261年后主追谥赵云为顺平侯。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承继爵位、次子赵广。两人都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

  人物特征
  赵云是蜀汉军事集团中少有的“智勇兼备”的将领之一,曾经多次为主帅的错误决定做出指正。

  据《三国志》记载,有关赵云的著名事迹有“长坂乱军之中救后主刘禅”,《云别传》中记载有“截江夺阿斗”、“汉水空营退曹军”等。

  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立汉中王后,赵云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小说中的赵云武艺超群、胆大心细,而且德行高尚。

  据《云别传》记载:“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刘备也称誉他“一身是胆”。三国时陈寿,杨戏称其“强挚壮猛”,“猛将之烈”,“以忠勇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25
周瑜:字公瑾。东吴第一任大都督。智勇双全。性格沉稳、心性大方、开朗。

司马懿:字仲达。号冢虎。魏朝三代老臣。晋朝奠基人。多次抵御诸葛亮入侵。明帝曹睿驾崩后。为太傅。诛杀曹爽之后。权倾朝野。狼顾鹰视。

魏延:字文长。蜀汉汉中太守。为昭烈皇帝看中。被刘备提拔于荆州。多次随丞相北伐。丞相病逝。和杨仪对峙。被马岱出其不意斩杀。官至征西大将军。

姜维:字伯约。号幼麟。天水冀城人。举孝廉。原为天水太守马遵手下部将。后归降蜀汉。
继董允之后。任大将军。九次北伐。虽徒劳无功。却忠于蜀汉。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性格稳重。

周瑜:赤壁一战扬名天下。
司马懿:曹操征招是便有名气。他和兄弟八个号称司马八达。
魏延:有大将之才。才能让刘备所托付。
姜维:文武双全。丞相子弟。
赵云:性格沉稳。交托之事。必然办妥。
第2个回答  2012-08-25
周瑜,,火烧赤壁。
司马懿,灭公孙渊。
魏延,破郭淮,守汉中。
姜维,一心为蜀奉献,却因小人出卖,惨死曹营,姜维字伯约,人称:大胆张伯约,
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