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老百姓不许私藏盔甲,私藏盔甲有什么后果?

如题所述


古代禁甲不禁兵,而现代禁兵不禁甲,这个说法提出来的时候,大家都笑言不假,可是事后笔者想了想,其实这两件事情真的不能混为一谈。在当今的中国,管制刀具是受到管控,但是那个管控力度相比古代对甲胄的管控力度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管制刀具这玩意儿,正常来说你放在自己家里是不触犯法律的,只有未经许可带到公共场所才算违法,而且这个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也相当轻,一般都是没收加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能会面临十日以下的拘留,情节较轻的或许批评教育一下也就完事了。总的来说,如果不涉及其他违法行为的话,比骑车闯个红灯严重不了多少。如果到了古代情况就不一样了,对甲胄的严格管控横亘了中国整个封建时期,从秦汉到隋唐再到明清,私藏甲胄都是一条谁碰谁死的高压线。



这样几身放在某些朝代的话,差不多快够灭族资格了


西汉周亚夫,身为开国元勋之子,自己更是平定叛乱有再造社稷之不朽功业,出将入相,就因为其子私造甲胄,生生被逼死在监狱;唐朝时候律书里更是明确写着:私藏铠甲三具直接绞刑,相比之下私藏机弩五具,或者私藏枪槊陌刀十杆才能达到同样的量刑标准;到了明朝,枪矛弓弩全都可以合法持有,只剩下铠甲和火器受管控;至于清朝,在顺治年间,连火枪都开禁了,只有甲胄和大口径的火炮依然属于违禁品。


封建王朝对甲胄的管控不是没有理由的,受影视剧误导,现在人普遍认为战场交锋之时,刀砍斧劈之下甲胄基本没啥卵用。可事实却是在战场上,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重甲保护的那一批士兵生存率都远高于轻甲或无甲的士兵。就拿刚刚举例的几个时期来说:隋唐更迭之时,李世民辖下有支兵甲精良,惯于冲阵的玄甲骑兵,《资治通鉴》有云:“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可以看出,玄甲骑兵是一支能够正面冲阵且多次取胜的精锐骑兵,但是数量有限,要是没有足够的铠甲防护,是绝对经不起消耗的。


由此可见,拿战场地位如此之高的甲胄和现在的管制刀具简单对比是不太合理的,你甚至可以将其和现在的坦克装甲视为同等性质的战争工具。相信在当今中国社会,不管是谁,家里要是私藏一辆可以正常使用的现役坦克,死刑不至于,但至少也是牢底坐穿的节奏吧。不止如此,在中国古代,铠甲这东西很多时候不仅仅具备作战功能,它更是用来向他人宣扬武力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它拥有一定的仪仗意义。如果私藏铠甲的同时再私藏些旗帜一类的仪仗用具,就更加赤裸裸地威胁到最高统治者的地位了。出于这个原因,封建统治者对民间的甲仗严防死守也就更能理解了,多少权臣权阉在被清算时都会加上一条罪行:私藏甲仗,具体有没有私藏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这项罪名公布了,此人的棺材板基本上就算钉严实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2
除了常说的无甲兵战斗力不足以动摇统治阶级外,还有个界定问题:冷兵器时代,兵器和工具很难准确界定,例如“农具”播刀,能射死老虎的“猎弓”,三米多长带精钢枪头的西南“鱼叉”…数不胜数。盔甲就好说多了,毕竟那玩意你说是肚兜也没人信。
第2个回答  2021-01-18
盔甲是战士的标配。普通老百姓私藏盔甲,要承担偷盗军事物品的罪名。
第3个回答  2021-01-16
因为盔甲的制作非常不易,而且是损耗极为严重的消耗品。回家在当时的战场地位很高,如果私藏盔甲,则会以谋反之罪论。
第4个回答  2021-01-12
那是因为朝廷规定,古代老百姓不许私藏盔甲,私藏盔甲就等同于有谋反的嫌疑,会被朝廷治重罪,甚至是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