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轼人生哲学的看法

如题所述

1、内儒外释之人格

以儒做人,以佛养心这一中国传统士大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在苏东坡身上体现颇为明显。苏东坡一方面坚持为民请命,造福百姓而在官场中沉浮,一方面以文会友,以佛清心而聚天下学人之所仰。所以他坚持理想而又清楚现实;为官则造福一方,为文则天下传诵。

2、达观潇洒之态度

苏东坡一生官无定职,居无定所。在朝则遭朋党攻讦,在野则遭奸佞陷害。中年丧妻子,盛时遭诗案。但是,不论境遇如何,他乐天知命之格调不曾改变,因言获罪却坚持“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委心去留,筑土为家,安贫乐道,最后还笑把一生总结为“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样的人生态度,后人观之,难以不为之感动。

3、旷世难得之才学

这一点仿佛少有人不承认。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几乎唯一的在诗、文、词、画、书等各领域集大成的全才。诗数宋代第一流,文列唐宋八大家,词开豪放派,书位宋四家。


扩展资料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

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