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如题所述

初中总复习——化学计算综合
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基本公式:
(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原子个数)之和
(2)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2. 有关溶液的计算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溶液体积×密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释公式:浓溶液质量×稀释前浓度=稀溶液质量×稀释后浓度
浓溶液质量×大浓度+稀溶液质量×小浓度=混合溶液×中浓度
注意:溶液质量守恒而体积不守恒,当溶液稀释时,
3.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设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质量为m。
则有:
4. 有关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新溶解的物质的质量-反应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固体需匙或纸槽,
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
仰视偏低俯视高。
试纸测液先剪小,
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
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燃,
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
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
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
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
1、固体需匙或纸槽:意思是说在向试管里装固体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壁上,可试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底部。
2、手贴标签再倾倒:意思是说取液体药品时应将瓶上的标签贴着手心后再倾倒(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这句的意思是说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移液管(有时也可以用滴定管),在读数时,应该使视线刻度与液体凹面最低点的切线处于同一平面上。否则,如果仰视则结果偏低,俯视则结果偏高。
4、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玻棒"指玻璃棒。意思是说在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最好先将试纸剪下一小块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试纸就会被湿润,观察是否改变颜色,由此就可以判断溶液的性质。

托盘天平的使用
螺丝游码刻度尺,
指针标尺有托盘。
调节螺丝达平衡,
物码分居左右边。
取码需用镊子夹,
先大后小记心间。
药品不能直接放,
称量完毕要复原。
解释:
1、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标尺有托盘:这两句说了组成托盘天平的主要部件:(调节零点的)螺丝、游码、刻度尺、指针、托盘(分左右两个)。
2、调节螺丝达平衡:意思是说称量前应首先检查天平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应调节螺丝使之平衡。
3、物码分居左右边:"物"指被称量的物质;"码"指天平的砝码。意思是说被称量物要放在左盘中,砝码要放在右盘中。
4、取码需用镊子夹:这句的意思是说取砝码时,切不可用手拿取,而必须用镊子夹取。
5、先大后小记心间:意思是说在添加砝码时,应先夹质量大的砝码,然后在夹质量小的砝码(最后再移动游码)。
6、药品不能直接放:意思是说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联想:可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被称量的药品放在纸片上,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表面皿或烧杯里称量)。
7、称量完毕要复原:意思是说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使天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过滤操作实验
斗架烧杯玻璃棒,
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
三靠两低不要忘。
解释:
1、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斗"指漏斗;"架"指漏斗架。这两句说明了过滤操作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漏斗、漏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并且强调滤纸折叠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一样(这样可以是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2、过滤之前要静置:意思是说在过滤之前须将液体静置一会儿,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
3、三靠两低不要忘:意思是说在过滤时不要忘记了三靠两低。"三靠"的意思是指漏斗颈的末端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壁上,要使玻璃棒靠在滤纸上,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两低"的意思是说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所倒入的滤液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蒸馏操作实验
隔网加热冷管倾,
上缘下缘两相平。
需加碎瓷防暴沸,
热气冷水逆向行。
解释:
1、隔网加热冷管倾:"冷管"这冷凝管。意思是说加热蒸馏烧瓶时要隔石棉网(防止蒸馏烧瓶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在安装冷凝管时要向下倾斜。
2、上缘下缘两相平:意思是说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瓶支管接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氧气的制取实验
实验先查气密性,
受热均匀试管倾。
收集常用排水法,
先撤导管后移灯。
解释:
1、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试管倾"的意思是说,安装大试管时,应使试管略微倾斜,即要使试管口低于试管底,这样可以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有的少量水分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破裂。"受热均匀"的意思是说加热试管时必须使试管均匀受热(联想:方法是刚开始加热时,要用手拿酒精灯,来回移动,等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这样可以防止因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2、收集常用排水法:意思是说收集氧气时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联想:收集某气体若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气法,则一般选用排水法。因为排水法比排气法收集到的气体的纯度高。氧气比空气重,虽然可以用向上排气法,但是不如用排水法好)。
3、先撤导管后移灯。意思是说在停止制氧气时,务必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联想:如果先撤去酒精灯,则因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会沿导管吸到热的试管里,致使试管因急剧冷却而破裂)。

甲烷的制取实验
醋钠碱灰水无影,
操作收集与氧同。
点燃务必检纯度,
上罩烧杯水珠生。
解释:
1、醋钠碱灰水无影:"醋钠"指醋酸钠;"碱灰"之碱石灰。这句的意思是说必须用无水醋酸钠跟干燥的碱石灰反应来制取甲烷(否则若用醋酸钠晶体或石灰不干燥则均几乎不能产生甲烷气体)。[联想:不能直接用氢氧化钠跟无水醋酸钠反应,一方面是因为氢氧化钠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另一方面纯氢氧化钠受热时对玻璃试管有腐蚀作用]。
2、操作收集与氧同:意思是说该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与收集方法与氧气的完全相同。
3、点燃务必检纯度:意思是说在点燃甲烷时必须(象点燃氢气那样)首先检验其纯度[联想:若甲烷不纯,混有部分空气将有爆炸的危险]。
4、上罩烧杯水珠生:意思是说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烧杯,很快看到内壁上有水珠生成[联想:把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震荡,石灰水则变混浊。

氨气的制取实验
消灰铵盐热成氨,
装置同氧心坦然。
碱灰干燥下排气,
管口需堵一团棉。
解释:
1、消灰铵盐热成氨:"消灰"指消石灰。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消石灰和铵盐混合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2、装置同氧心坦然:意思是说该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雷同(言外之意有关注意事项也雷同)。
3、碱灰干燥下排气:"碱灰"指碱石灰。"碱灰干燥"的意思是说实验中干燥氨气时通常使制得的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下排气"的意思是说收集氨气须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因为氨气极易溶入水,且比空气轻)。[联想:(1)为能迅速的得到较纯的氨气,必须将导气管伸入试管的底部;(2)检验氨气是否已经充满试管的方法是:"氨遇酚酞即变红"、"两酸遇氨冒白烟"。]
4、管口需堵一团棉:意思是说收集氨气的试管口需要堵一团棉花[联想:堵棉花的作用是:(1)防止氨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2)增大试管中氨气的密度。]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氢气检纯试管倾,
先通氢气后点灯。
黑色变红水珠出,
熄灭灯后再停氢。
解释:
1、氢气检纯试管倾:"氢气检纯"的意思是说通入大试管的氢气必须先检查纯度,否则有爆炸的危险;"试管倾"的意思是说为了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却回流导致试管破裂必须使试管倾斜(使管口低于管底)。
2、先通氢气后点灯:意思是说做该实验时务必先通一会氢气,待试管中的空气被排出之后,再点燃酒精灯,否则氢气和空气混合在受热的条件下将可能发生爆炸。
3、黑色变红水珠出:意思是说待黑色粉末(氧化铜)全部变成光亮的红色(铜粉),同时管口有大量的水珠出现时,说明反应已完全,至此停止实验。
4、熄灭灯后再停氢:意思是说停止实验时务必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否则,空气将进入试管,这样还原出来的铜又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受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重新生成氧化铜,于是导致实验失败。

氢气的制取实验
球斗容器导气管,
酸中常加硫酸铜。
关闭活塞查密性,
检纯谛听爆鸣声。
解释:
1、球斗容器导气管:"球斗"指球形漏斗。这句的意思是说明了制取氢气用启普发生器的三大主要部件: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联想:(1)在用启普发生器制气体时,药品的加入方法是:固体物质由插导气管的口子加入,液体物质由球形漏斗加入,废液从容器底部放出;(2)用启普发生器制取气体的条件是:不需加热,必须是一种固体同一种液体反应,反应程度要缓和且放热量少;(3)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制取也用启普发生器]。
2、酸中常加硫酸铜:意思是说在制取氢气的稀硫酸或稀盐酸中常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联想:制取氢气若只用纯锌粒,则反应速度较慢,为了加快锌粒与酸液的反应速度,在制取氢气的酸液里预先加少量的硫酸铜溶液,这是因为锌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Zn + CuSO4 = ZnSO4 + Cu ,置换出来的铜疏松地附着在锌粒的表面上,形成了许许多多的Cu-Zn原电池,从而使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3、关闭活塞查密性:意思是说在加入药品之前,应该首先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导气管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仔细观察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即说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较好,然后将水从底部放出。
4、检纯谛听爆鸣声:意思是说点燃氢气之前,务必首先检验氢气的纯度(若不纯即点燃则有爆炸的危险)方法是:用小试管收集氢气,然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注意管口始终要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然后迅速放开手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说明氢气不纯,应该继续重复上面的操作,直到无爆鸣声(只听到"噗"的一声)为止[联想:点燃甲烷时也必须检验纯度,方法相同。

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
实验室制二氧碳,
大理石与稀盐酸。
两种苏打皆不用,
速度太快控制难。
不用硫酸代盐酸,
钙盐不如镁盐廉。
硝酸见光易分解,
鉴别火柴不能燃。
硝酸钾的溶解度测定实验
内地外高水浴热,
温度计在试管中。
溶液饱和防溅失,
干燥器中冷却成。
解释:
1、内地外高水浴热:意思是说配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时,必须在水浴中加热,以利于控制温度;试管内的液面要低于热水的液面,这样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和水浴的温度相同。
2、温度计在试管中:意思是说配制饱和溶液时,温度计务必放在试管内,不得放在水浴中。
3、溶液饱和防溅失:"溶液饱和"的意思是说必须使溶液达到饱和(为了保证溶液饱和,硝酸钾晶体可稍加过量搅拌,在5分钟内不溶解即可);"防溅失"的意思是说在蒸发溶液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溅失,要彻底蒸干,不要使硝酸钾粘在试管壁上。
4、干燥器中冷却成:意思是说蒸干后的晶体连同蒸发皿必须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联想: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测定实验中的"质量变化重称量"。

参考资料:http://gzpx.cersp.com/article/browse/286522.jspx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2
 化学方程式中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都是初三化学重点,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化学方程式一定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①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只针对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生成物,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④只针对“质量”守恒,不涉及体积等其它的守恒;⑤催化剂不能视为反应物。
  2、质量守恒定律原因:①宏观: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保持不变
  ②微观: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 宏观:①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②元素种类不变 ③元素质量不变
  微观:①原子的种类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①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②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①分子总数可能变②化学价可能变③物质的状态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准绳
  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头)
  3、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中学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